第24章 兴元罹难,春生备考
作者:张步忠
郝兴元和郝桂兰成婚后在杜边村落户,日子过得不算富足,却也平安而温馨。兴元除了平日里给隔壁的同三爷帮工打杂——挣回来的粮食基本上够两口子的四季饭食——其余时间,多数都在山路上奔波。几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加上老岳父留给他们的体己碎银,居然还在村南买了一亩多坡地。虽然地的位置在环山灌溉渠的上侧——不能像下侧的梯田那样旱涝保收——但毕竟是自家辛苦挣来的第一份家业。每当到地里刨乱干活,兴元的心里,总有呵护亲儿子般那样特殊的感觉。
婚后,桂兰头胎生了个女娃,如今已经长到四五岁。今年又添了一个男娃,前几天刚刚满月——儿女双全,眼看着日子有了奔头——两口子欣喜万分。
秋收过后,兴元连续十多天进山,备足了冬季的烧柴。他把烧炕的茅草柴禾分成小捆,一份一份地堆放在后院墙边;把做饭烧锅的硬柴劈好、晒干,按大小粗细分类,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房檐底下;并且利用空闲时间,在院子西墙边淘了一口水井。待他把方便桂兰吃用的一切准备停当,再把同三爷家两口子请到自家院子,粗茶淡饭招待了一顿——不用开口,两家都心照不宣——这是把桂兰母子三口,托付给同家照顾。而后,自己跟随韩大山、冯守信进山扛活,抓紧今年最后一次机会,再挣几个脚钱。
此次进山是今年最后一次。送货地点是安康的汉阴县城,回程起货的木枋,依然在石泉码头。
进山的队伍,除了多年的老面孔,多了一个年轻人猴子。猴子的大号叫李成亮,猴子只是他的小名。他家住在正街东侧李家巷,隔着正街,与韩大山家斜对门。猴子家境一般,没啥文化,也没学上手艺。如今已经二十四五岁,父亲好不容易托媒人给他说了个媳妇,虽说基本上已经谈成,可答应女方的彩礼一时还凑不够数。如果不能按时兑现,事情就有可能吹灯——其实,这是父亲想磨磨他的性子,编造这话给他施加点压力——于是,他父亲就登门求到韩大山,让猴子顶了憨叔留下的空缺进山扛活,将来成婚后好有个抓挠,能够挣钱养活老婆孩子。
猴子人虽然猴儿精,可身体单薄。最要紧的是他第一次进山,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大山生怕他有个闪失,于是就把他放在兴元身边,交代兴元重点关照。
一路上晓行夜宿,白天活重,又忙着赶路,晚上闲下来反倒有些无聊。该讲的故事,耳朵都快听出了茧子;会吼的秦腔也就那么几段;只要没有重大新闻,谝闲传的话头说来说去也挺乏味;早早睡下嘛,夜长梦多,被虱子叮咬得浑身难受……——每天晚饭后洗完脚,大家就围着火盆,鼓动兴元吹唢呐解闷。
“兴元哥,你咋老吹这一个调调?”猴子问。
“这个调调好听,我最喜欢。”兴元平淡地说。此时,多年一起进山的人,似乎也注意到了兴元的这个情绪。
猴子:“这叫啥调调?”
兴元:“走西口。”
猴子:“‘走西口’是个啥嘛?”
兴元:“一两句话给你说不清楚。”
“那你就慢慢说。”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对这个话题有了兴趣和新鲜感。
简短的几句对话,把兴元的思绪拉回到他刚加入龟子班那阵儿——他对师傅所提的问题,几乎和猴子今天对他提的问题一模一样。于是,他停下手中准备继续吹奏的唢呐,慢慢地重复起师傅当年对他所讲的故事。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