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院里的灯,城里的窗(第3/6页)
作者:自牧余生
李明挂了电话,给古丽发信息:“有个外头的大客户来按门铃,要稳住,不要冒进。”
古丽回:“知道。院里这头,我们守着。”
李明靠回椅背,脑子里浮出院里那张公示栏,贴着“这周改动”的红框。他写下一行字:“外头伸手,我们把握节奏——要人、要规矩、要底线。”
第二天上午,风沙没起,日头倒是正。古丽进县里一趟,把上次用坏的糖度计送去修。
回来的车上她没睡,一路抱着个硬壳文件夹,里面夹着最近几次“公开账本”的图片和笔记。她把夹子边缘抹平,像抹一块玻璃。
下车的时候,苏蔓在院里招呼她:“姐,这两天我想做一个人——咱不拍货,就拍人。拍谁呢?我想拍胡老板。”
古丽愣了一下,笑道:“你这心思,比我细。”
“他不是心里有疙瘩么?你我再怎么说,他只当是‘官方的说法’。”
苏蔓挠挠头,“让他自己讲,讲他怎么收货,讲他怎么讨价还价,讲他也被人压价的难。大家看了,也就知道线上线下不一样。”
古丽想了想:“行。别给人硬安排,要不真成摆拍了。”
当天傍晚,两人去巴扎。胡老板正蹲在摊前,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削核桃皮。
苏蔓没上来就拍,先蹲在侧面等了一会儿。等胡老板一个客人送走,又过了一个,才开口:“胡叔,拍你两分钟,行不行?不问价,不打岔,你就照着平时说话,怎么来怎么说。”
胡老板抬眼看她们,想笑又忍住了:“你们这俩,嘴甜得很,还会选时候。拍就拍,不要在我旺的时候挡人。”
镜头开着,胡老板把刀放下:“我就干这一行,二十多年。眼睛不算毒,耳朵还行,听人说话就知道想法。不管线上还是线下,东西归东西,人归人。你把人说顺了,东西自然好说。有人拿‘线上价’压我,我不跟他吵,指指这堆货——‘你是要标准件,还是要这堆散货?’说清楚了,也就散了。”
两分钟不到,苏蔓收了镜头。走回院子路上,她对古丽说:“人是通的。话说清了,事情就顺了。”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