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院里的灯,城里的窗(第4/6页)
作者:自牧余生
古丽点头,没说话。
县里这边,李明连续给三个乡镇讲了“把账摊开”的办法。
有人起头问:“你们咋就不怕别人抄?”李明摆摆手:“抄不抄无所谓。咱们做事不是靠‘秘方’,是靠一条一条站得住的规矩。抄去就抄去,只要按规矩做,抄也能过日子;不按规矩做,抄来抄去也会乱。”
下课后,有个年轻人追出来:“李哥,我说句实在话,我最怕的不是做不来,是镇上有人说‘你们这帮年轻人只会整花活’,一句话就把我压回去了。”
李明没安慰他,只拍了一下他的肩:“你就把东西摆在他面前,摆三回、五回、十回。你自己不走,他怎么挤你都没用。记住——‘不跟人吵,跟事较真。’你要是真想做事,这句够你用很久了。”
那年轻人笑了一下,点头走了。
李明站在教学楼长廊,给买买提江发消息:“你帮我留意一下吐尔逊那边的柜,最近电稳不稳。我们手里有备用的发电机,但别真指望它。”
买买提江回得快:“放心,我晚上路过就看一眼,吐尔逊也熟了,照咱们的条条做。”
李明把手机收起来。光线从走廊尽头涌出来,他突然想起一件事——秋后。
核桃要收尾,枣干要稳。他心里盘算着:秋后,能不能拉一条“人”的线——把院子里这套“公开账本”的人手扩大,拉几个愿意讲、讲得明白的年轻人,去邻村跑一圈。
办法不求多,一村只留三条规矩:不瞒、不乱、不拖。其他的,慢慢叠。
他把这三条写进本子:“秋后,人要扩,规矩不动。”
院子里,晚上没开会,大家各做各的事。苏蔓把“胡老板两分钟”剪成短视频,没加花哨的字,就加了个标题:“一辈子收货的人,怎么讲价。”
古丽在白板上写下一列新字:“下周:邻村试点——先看人;院里沉淀——轮换值守;外头来客——不许许诺。”
她把粗笔放下,手背擦了一下额头的汗,转身进了屋。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