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廿二(第4/6页)
作者:刘同柱
最前一排四间分别被物理、化学实验室和仪器室占去,剩余三排六栋共十二间教室,刚好容纳学校现有初三、高一、高二,三个年级,每年级四个班的办学规模。要想再增加班级,除非新增加建筑。
王援朝所在的高(46)班教室,位于后一排最西北角处。紧挨一块儿面积不是很大的空地,空地上种一排排碗口粗细的白杨树。空地北侧一间类似茅庵的半掩蔽小屋,小屋按一扇矮门,打开矮门可通往地下室,山药窖过道。
同一栋建筑的另一间教室,是同届高(45)班。跨过石子路,同一排是同届高(44)班、高(43)班。
学校生活区分设二处:
一条南向延伸出来的石子路两侧,两排四栋土木结构平房建筑,是二十多间男生宿舍区,还有那间和大礼堂背靠背建设的学生食堂。看学生食堂西墙根处三个同样用青砖垒的大烟囱,比满囤渠大队部接待室的大烟囱高大许多。和学生食堂同一排,路西一栋平房,是单身男教师的集体宿舍。
——这一片自然被划定成男性生活区。
另一处生活区,位于一进校门那条石子路北侧的大块儿区域。共建设三排土木结构平房建筑,最前排一栋是学校总务办公生活区,门房传达室、总务室、宿舍食堂管理室由西向东一字排开。
后二排是女生宿舍和二间单身女教师集体宿舍区。该片区域和教学区同处在大石子路北侧,又被大石子路岔出的一条小石子路天然隔开。
——这自然又形成一处供女性生活的区域。
两片男、女生活区域相隔至少百十米远,各自生活区单建有只供单一性别使用的厕所。除非中、晚开饭时间,女同学可以走到位于男生宿舍区后面的食堂大院内,打上饭端着饭盒返回女生宿舍去吃,或偶尔个别女同学出于好奇,好奇地留神一眼男性生活区外,一般来说,学校规定不允许男女生之间相互乱窜生活区。
一进校门右侧,掩映在一片树林中的一栋高大厚重的古老建筑。单看屋顶,青瓦盖顶,屋脊高耸,且布满灰色青苔色泽,就足以说明这栋建筑历史之久远。
这栋极具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原本是一座比利时天主教堂。据说是西方传教士用老佛爷给的“庚子赔款”建设的。在宝丰村,除去石头城内宝丰寺那一百多间大小建筑,再没有哪个建筑的历史能超过它。
因此当初建校,选择了这地儿,利用了这十几间富丽堂皇的建筑。这不,至今建筑的大小房间,都被行政和各教研室当办公室使用。
林枚老师所在的英语教研组,就位于这栋建筑走廊内最西端一间小屋。也因当时教师集体宿舍短缺,尤其女教师集体宿舍更少,到晚上,林老师就搭铺住在这间教研组办公室内。
……王援朝算是真正领教了这所学校规章制度之严格。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