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转移香港(第2/2页)
作者:王岚
刘清扬先看了张友渔,报了到,然后分头去看望朋友们。主要还是去看廖夫人,说明她受桂林的李济深之托,希望把香港的老朋友团结起来,反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把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继承下去。
刘清扬到香港后,华侨老友庄希泉来找她。此人是刘清扬1920年到南洋宣传反帝运动时,曾热情接待她的余佩皋校长的丈夫。余佩皋老友已不幸逝世。庄先生来找她的来意是,众多旅居香港的侨胞希望刘清扬为侨胞们创办一所女子学校,好为侨胞的女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香港为英属殖民地,学校所教多是商业化的内容,学生们读出来连自己的国家是什么都不懂。
办学做教育是刘清扬喜欢的事业,可是现在的香港人才不缺,缺的还是财力。庄希泉说:“钱好办,陈嘉庚是我们福建人,他又是最热心教育事业的人。我们可以向他捐募。”刘清扬想,钱的问题能解决,其他的事情她可以和朋友们商议商议。送走庄先生,刘清扬先找到张友渔等人,大家一听,说:“这是好事,我们全力帮助你。”正说着,有人提议去和负责国际关系的陈先生谈谈,他的华侨关系很多较容易捐到款。但在征求意见后,竟发生了一点小纠纷。有人提出,如办学校最好是某人任校长,又有人提出还是某人的夫人做校长更合适。刘清扬把各方的意见提供给庄先生,要他商量后决定。没想庄先生当场就拒绝了,他说:“我们几位华侨希望的就是由你负责办,你当这个校长我们放心。二十多年了,你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了。你刚才提的那几位我们一个都不认识不了解,怎么能委托他们办校呢?”这样一来捐款的问题就来了,陈嘉庚先生的赞助款在香港平时就有一个专门机构办理。虽然,陈嘉庚先生回了信,但还是要他向这个机构负责人商议。
不久,庄希泉垂头丧气地来找刘清扬。刘清扬对他说:“如果你下决心要办校,何必单靠一方面呢?我们可以另想办法,可以节约办校,以少量的钱办成大事。学校办成后,还可自力更生,以学费收入,量入为出。”庄先生舒展了愁容,问:“怎么量入为出?”刘清扬笑着说:“有热情又愿为侨胞子女教育服务的人,他们并不注重工资待遇给多少,都会来的。”庄先生赞同了刘清扬的意见,便鼓足勇气继续跑赞助。
很快,就有几位热心的熟人捐了几百元港币,虽然数目是微不足道的。碰巧这时,竟有一所学校要停办。刘清扬看过后,很满意,现成学校的房子和一应俱全的教学设备。校址位于九龙天文台诺士佛台八号,校园里的房子很干净,靠近海边,香港本岛和九龙半岛两边的学生上学都很方便。刘清扬只花了三百港币就把学校顶了下来。筹备学校的干部也有了,妇指会训练班的三名干部和于毅夫的爱人杜贵符,还有陈翰笙爱人的两个外甥女,集合起来竟是很好的班底。
从7月开始提议到8月底,仅仅两个月的时间,9月初学校就开学了。学校命名为“中华女子学校”……
1941年的12月7日凌晨,日本政府的轰炸机向美国珍珠港投下了第一批炸弹,同时向美国和英国宣战。这时香港只有英国、印度和加拿大各两个营的兵力守卫。12月8日上午,日军飞机正式向香港本岛轰炸,并从被占领的广州派步兵向香港进军。香港岌岌可危。
经过刘清扬两个月的艰苦努力和教职员工三个月的辛勤教学,正在走向兴旺的学校,在这一天,不得不摘下二尺见方的由何香凝老太太书写的“中华女子学校”的大匾。清扬眼里含着酸楚的泪花,抚摸着何老太苍劲坚挺的六个大字,呜咽着转身向办公室走去。
……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