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兴元罹难,春生备考(第8/8页)
作者:张步忠
郑老师讲了学校创立的过程:“这所学校的创始人是陈立德老先生。学校建成后,陈先生理所当然地应该出任首任校长。鉴于他的功绩和众望所归,校董们一致提议,以先生的名字‘立德’作为学校名称。先生坚辞不受,并提议以‘树人’二字冠名为好,最终,校董们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大家推荐李辅国出任教导处主任,并提议由他来撰写楹联。李辅国沉思良久,大笔一挥,把‘立德’、‘树人’两个名字同时嵌进楹联之中,既遂了先生的心愿,也让众人皆大欢喜。”
这次该轮到春生提问:“请老师讲讲,陈老先生为啥要在这里创办学校?”
郑老师说:“这得从抗战说起。陈先生和李辅国主任,原本都在省立师范学校任教教书——二位都是侯绍屏校长和我的老师。1936年12月,该校和西安学界一起,组织了轰轰烈烈的临潼请愿活动,那时我们一伙热血青年都追随老师参与其中。西安事变过后,陈先生一方面被青年学生高涨的爱国抗日热情所深深感染,同时又痛感连年战乱造成乡村教育的日渐凋敝,遂与李辅国相约,下定决心回乡办一所学校,目的是为国家、为民族抗战尽一份微薄之力。学校从1937年动议,1940年开始招生。那时候,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为了筹集经费,陈先生四处游说,历尽艰辛,甚至卖掉了自己大半个家当。”
听到这里,春生不免饮水思源,对眼前的几位先辈——特别是陈老先生——肃然起敬。
此后,学校沿着私立——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完全公立的曲折历程,坎坎坷坷,一路走到今天,终于得到官方教育机构的完全认可。直到二十年后,这所以支持抗战为己任的“树人中学”——一个山野乡村学校——竟然成长为全省屈指可数的重点中学之一。——这不仅仅是已经作古的陈先生本人始料未及,甚至连即将在此就读的春生这一辈人,想都不曾想过的美好愿景。
春生轻轻松松通过了考试。放榜之日,全县九百多名考生,仅仅录取八十名,另有十名作为候补生员。
杜边村中榜考生中,冯春生名列全县八十名录取生榜首,肃海川名列第十二,曹英民列为候补生第三名。——这件不大不小的喜事,着实在穷乡僻壤的杜边村引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恰逢春节。年初二,对门的同三爷就把春生特意请到家里,又是包饺子,又是擀臊子面。他一方面喊“栗花,快给你春生哥端饭”,一面开口夸赞春生:“你这个全县第一可不简单。要在科举时代,就是秀才之冠——叫什么来着?——那时叫做‘案首’。虽说只是初级考试,作为榜首,也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三爷从小就偏爱春生,这在杜边村,早已尽人皆知。
春生刚从东原回来,他常常把娃举过头顶,用自己的嘴巴含着娃的小牛牛,有滋有味地品咂。那时候,人们都笑他是“童子痴”,“童子疯”。可他偏说,男孩的小玩意儿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根。有人笑他傻,他反过来讥讽人家:“你们懂个啥?我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是一种信仰。这就叫做‘生命崇拜’,‘生殖崇拜’!”
自从他的大女儿栗花从三原外婆家回来,他和春生之间的关系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把春生叫到家里,让他继续教栗花念书识字。他对春生说“只要公家的洋学堂一旦对女孩子开放,他就立刻把栗花送进镇上的高小读书”——他已经下了决心,要把栗花培养成为知书达理的才女。春生走进家门,他就对着栗花喊“你春生哥来了,赶快去拿书本”,栗花也亲热地一口一个“春生哥、春生哥”地叫着。栗花的突然改口,让春生觉得很不自在。
“我一直把你们长辈叫‘三爷’、‘三婆’,按理说应该把栗花叫姑姑才对。如今你却反过来让栗花叫我‘春生哥’,这不乱了辈分?”春生很疑惑地对三爷说。
三爷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不紧不慢地说:“啥辈分不辈分的。我早就说过,异姓乡党之间,本来就是‘驴毬班辈’,不管咋叫,都只是个称呼而已。再说,你和栗花同龄同岁,她又比你小几个月,你们打小天天在一起,两小无猜,以兄妹相称不是更自然吗?至于对我们长辈的称呼,不改也罢,你觉得咋样顺口咋样来。”就这样,栗花一边叫着“春生哥”,春生转过头来又喊“三爷”“三婆”。一切顺其自然,且习以为常。
其实,称呼的微妙变化,背后却深藏着三爷内心另外一种隐秘的打算。
早些年,三爷觉得自己膝下无子——哑巴只是个摆设——他曾经闪过让春生过继给他的念头。自从人们嘲笑他疯痴之后,他也仔仔细细权衡过一番,觉得此事很难成真,随后便断了这个不着边际的念头。可他打心眼里又实在丢不开春生这么难得的娃,于是便生出另一个主意——将来能不能把栗花嫁给春生——这样,既能留住对春生的偏爱,又可实现老有所依的夙愿。对于家境,他也盘算过——自家有地、有房,老婆虽然没有在医院坐诊,但毕竟是医生出身,在村里开了诊所。家里有缝纫机兼做裁缝,去年又添了一台织袜机。若论现金收入,红火的时候可能赶不上守信,但土地的收成稳定可靠,在正常年景,至少可以和守信打个平手——说来算去,两家也算得上门当户对。唯一的短处是栗花虽然上了几年私塾,文化却不能和春生相提并论。所以,他不但让栗花把春生叫哥哥,而且还下了决心,让栗花继续识字读书学文化,以免二人的差距过于悬殊。如今,春生考了个头名秀才,更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念头。于是,他开始着手下一盘人生的大棋局。逢年过节、喜庆之日,自然也就成为这盘棋局的重要关节点。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