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欢庆胜利,秦腔登台(第2/14页)
作者:张步忠
“这不是借着抗战胜利的喜劲儿,大家捐了点钱,想在年节上热闹热闹。”
“行头道具准备得咋样?”
“我叫人排查了一遍,旧有的都还可以用。新的需要添些啥,还得听你的安排。”同三爷接下来提了一个关键问题,“除了咱的那些保留戏目,庆祝抗战胜利的内容,需要增加些啥,我们的脑子都不够用,这得全靠你。”
安导师思索了片刻,商讨似的说:“凭着咱这些人的基本功,在三四个月内,想排几出新的折子戏都难。是不是考虑搞几个经典唱段?这样少而精,内容也合拍。”
“经典唱段当然好。我们几个也想过,只是不知道哪些唱段合适。你有没有具体想法?”
“比如《岳母刺字》《苏武牧羊》之类的唱段,《刺字》表现的是岳飞的‘忠勇’,《牧羊》的精神主要是苏武的‘气节’……”安导师慢条斯理地说。
同三爷立刻兴奋起来:“不愧是秦腔大师,眉头一皱,就有了这么好的主意。”
“还有,回去留心挑选几个女孩子。”安导师补充说,“过去生旦净丑都是男人登台,现在提倡女孩子唱旦角,咱们也得顺乎潮流,为今后做长远打算。”
……
他们俩又谝了一阵,同三爷起身告辞,喜娃还在等着他呢。
几天后,安导师回到村里。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文武场面把式和曾经演过戏的老角儿招到一起,从几个老折子戏中——比如《刘备招亲》《辕门斩子》《铡美案》等——挑出经典唱段,让他们简单过了一遍。觉得虽不十分熟练,老功夫并没有丢,心中便有了底气。他说:“温故而知新,看来这几年虽然没有登台,你们并没有丢掉功夫。不用说,你们肯定还在不断地自演自唱。有了几个主要的折子戏,咱们起码在节骨眼上能够应急。从现在开始,认认真真地继续排练。”随后,他指定四个人,分别排练《岳母刺字》和《苏武牧羊》两个唱段,强调这是今年必须登台表演的重点剧目,一定不能马虎。
第二件事,他把同三爷事先挑好、准备补充演员队伍的年轻人找到一起,指定有舞台表演经验的老人,分头带领他们每日早晚压腿、走步、耍棍……,主要是训练基本功和吊嗓子。他自己定期回村检查指导。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培养女演员。
他把挑来的五六个小姑娘叫到面前,一个一个地看身段,试嗓子。然后把她们分成两组,一组教唱《三击掌》的唱段“老爹爹莫要那样讲”;另一组教唱“寒窑虽苦妻无怨”——这两个唱段,他并没有打算立即上台演出——但是他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姑娘们身上,因为她们才真正代表着未来的发展。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