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宝之死,肃家大丧(第5/7页)
作者:张步忠
洛阳保卫战结束,肃文斌由于不怕艰险、不惧死亡、深入枪林弹雨第一线,以及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提前晋升国军少校军衔。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尾声,美军逐渐向日本本土逼近。中国战场,由于中国远征军与英军会师,打通了滇缅公路。国民党利用美援物资装备了36个美械师,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再加上芷江空军的积极作战,不仅威胁到日军的后方补给,而且直接威胁到日本本土。日军为了挽救其战败覆亡的命运,作最后垂死前的挣扎,集中10万兵力,在中国战场发动了对湘西的进攻作战。
这次战役,日军的主要目标是进攻湖南芷江,企图摧毁芷江机场。
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中国方面,以王耀武将军指挥的第4方面军为主力,另外调集汤恩伯将军指挥的第27集团军和王敬久将军的第10集团军为侧翼,形成对日军的绝对优势。整个战役由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亲自指挥。
早在1944年底,为准备收复国土对日反攻,中国就已经成立了直属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的几个主力作战兵团——以汤恩伯为司令官的第三方面军就是其中之一。
闻知第三方面军的27集团军将参加湘西会战,肃文斌凭着他抗战以来,一直在汤恩伯所统帅部队参战的人脉关系,直接找到汤司令的副官,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湘西会战。其实这种事根本无需请示司令,副官直接就给他办了。他如愿以偿,立即跟随44师开赴前线。
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芷江保卫战”,是中国正面战场对日寇的最后一次作战。
雪峰山基本为南北走向——略微偏向东北、西南——横亘于湘西怀化境内,芷江机场位于其西侧。日军欲攻击芷江,必须跨越雪峰山这个天然屏障。
战役开始,日军兵分南北两路,自东向西展开钳形进攻。北路从邵阳出发向西指向洞口;南路从安东出发,经新宁直逼武阳方向。战役从1945年4月9日打响,到6月7日结束,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取得了“雪峰山大捷”的辉煌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摧毁芷江机场的图谋。
肃文斌所在的44师,从湘西战场的西南方向介入,参加了两次重要战斗。
一是巫水阻击战。4月21日,南线日军4000余人从新宁出发,进攻梅口,23日,企图向西强渡巫水。我44师在巫水对岸实施阻击,待日军一部渡河后突然发起进攻,使200多名日军几乎来不及抵抗即被全歼。之后,日军又几次强渡,尚未到达河流中心,又被我军的优势炮火击退。无奈之际,日军只得转身向北进攻武阳。
二是武阳保卫战。武阳是绥宁、洞口、至洪江的交通枢纽,一旦失守,将危机全局。4月27日,日军进攻武阳。由于寡不敌众,激战二日,我军几乎丢失大半个县城。危急时刻,我44师于29日火速向北驰援,突破日军侧翼。与此同时,我94军亦快速投入武阳战场。30日,发起总攻。在我军团团包围和强大火力的猛攻下,进犯武阳的日军,终于未能逃脱被全歼的命运。
从1945年3月中旬起,肃文斌便跟随44师进入临战状态。战役开打后,他一直穿梭于各部队之间,进行采访、鼓动、搜集资料——哪里有战斗,他就出现在哪里;每日里,他和指战员们一起行军,一起推车,一起拉炮,一起扛炮弹,一起搬运物资,一起生火造饭,一起搭帐篷睡觉,一起并肩战斗……
4月30日,也就是对进犯武阳的日军发起总攻的时刻,他蹲在一处战壕,正在速记他目睹的战况。身后有一支担架队正在急速地往后运送伤员。忽然有一名担架队员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倒下,这副担架立刻成了单腿。他没有丝毫犹豫,把笔记本塞进挎包,立刻递补上去,抬起担架就走。他跟着队伍跌跌撞撞,连续奔跑了好几公里,眼看就要到达临时救护所,又一发炮弹从头顶飞来。他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就和担架上的伤员一并倒在了血泊中……
这一年,他二十九岁。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