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文化节(第2/3页)
作者:川英
“阿姨,这毯子不要钱,您要是喜欢,我送您一条小的纪念版,不过得麻烦您听我讲个商道故事。”
说着,她就给妇女讲起了西羌向导靠星象带商队辨方向的往事,妇女听得入了迷,临走时还特意加了羌梅的微信,说以后要多听她讲老故事。
于阗?买买提的展台前也围满了人,他正手把手教一个小男孩雕小玉佩。
“先轻轻描出花纹,再慢慢下刀,别着急。”
于阗?买买提握着小男孩的手,一点一点地在玉片上雕刻。小男孩学得认真,虽然雕出的花纹有些歪歪扭扭,但他举着玉佩兴奋地对妈妈说:
“妈妈你看!这是我给爸爸雕的平安佩,就像故事里于阗玉匠雕的那样!”
最热闹的还要数模拟商队贸易区。广场中央被划分成五个“贸易点”,分别代表中原、西羌、于阗、草原、波斯,每个“贸易点”都摆放着对应的“货物”:
中原的丝绸帕、西羌的羊毛围巾、于阗的小玉石、草原的皮毛小挂件、波斯的琉璃小珠子。游客们拿着团队准备的“商道货币”,在各个“贸易点”之间穿梭,体验交换货物的乐趣。
12岁的阿力和 10岁的古丽组成了“西羌商队”,他们抱着羊毛围巾,先去“中原贸易点”换了两条丝绸帕,又去“波斯贸易点”换了三颗琉璃珠。
“我们要像故事里的西羌商人一样,把好东西带给大家!”阿力认真地说。旁边的“中原商人”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笑着用丝绸帕换了阿力的羊毛围巾,还故意“讨价还价”:
“能不能再送我们一个小羊毛球?我们下次还来和你们换!”阿力和古丽爽快地答应了,还主动给夫妇俩讲了西羌向导救波斯商队的故事。
模拟贸易快结束时,周航突然拿着话筒走上台:
“现在请大家看看自己手里的货物,有没有发现每一件‘货物’上都有一个小标记?”游客们低头一看,果然,丝绸帕上绣着小星象,羊毛围巾上织着小狼纹,琉璃珠上刻着小火焰——这些都是不同文明的象征。
“这就像咱们昆仑商道的故事,”周航说,“不同的‘货物’代表不同的文明,而交换的过程,就是友谊和理解的开始。”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人举着手里的“货物”拍照,说要把这份“商道友谊”分享给身边的人。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