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宋书记,高!实在是高啊!(第2/5页)
作者:梁园筑梦
通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放下电话后,周明远心潮澎湃。
苏朵朵的描述,为他勾勒出一个生动立体的改革前沿图景。这不仅是一个村庄的成功,更蕴含着对当前农村政策争论的某种回应,即,在“包产到户”解放生产力之后,农村该如何继续向前走?
龙岗村的实践,似乎指明了一条通过发展集体企业、推动乡村工业化、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与他近期思考的许多问题不谋而合。
几天后,周明远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龙岗村的情况整理成一份简要报告,在编辑部例行会议上正式提了出来。
“各位,我最近了解到一个典型案例,觉得非常有报道价值。”周明远开门见山,“我了解到云江县一个名叫龙岗村的贫困山村,在一位年轻支书宋彦辉的带领下,在实行‘包产到户’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搞多种经营,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乡村发展路径,成效非常显著。”
他简要介绍了龙岗村砖厂起死回生、长毛兔养殖成功、科学养猪场建成、村小和扫盲班开办等具体事例。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响起了议论声。
一位负责经济版块的老编辑,谨慎地开口:“明远说的这个例子,听起来确实不错。但是,这里面的政策敏感性需要考虑。
他们搞的这套,‘包产到户’是根本,这没错,但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甚至自己搞饲料研发,这中间‘统’与‘分’的尺度把握,集体与个人的边界划分,会不会存在争议?
现在上面关于农村改革的讨论很多,我们在这个时候大张旗鼓地报道这样一个‘激进’的典型,会不会引发不必要的解读?”
另一位年轻些的编辑则持积极态度:“我认为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声音!农村改革不是走回头路,也不能止步于‘分田到户’。龙岗村的实践,恰恰是在探索‘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新内涵。
它不是回到过去吃‘大锅饭’的老路,而是基于市场需求和本村实际,用企业化的方式运营集体资产,用工业化的思维改造传统农业。
这不正是中央一直倡导的‘搞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向吗?我们应该深入调研,如果属实,这或许能为新一轮农村改革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