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宋书记,高!实在是高啊!
作者:梁园筑梦
燕京。
《人民日报》编辑部大楼内,午后的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洒在堆满稿件的办公桌上。
资深编辑周明远揉了揉略显疲惫的太阳穴,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突然来访。
闲谈间,老友提起一件趣事:“老周,你不是一直关注农村政策吗?我最近看了篇期刊,里面提到一个叫龙岗村,有个叫宋彦辉的年轻支书,搞改革搞得风生水起,不比当年小岗村差多少!”
“龙岗村?宋彦辉?”周明远立刻提起了兴趣,他平日就极为关注基层实践,尤其近些年关于农村发展路径的讨论甚嚣尘上,任何来自一线的真实样本都极具价值。
他仔细追问,老友却也只在期刊上看过,知之不详,不过他却知道期刊作者是燕大的学生,叫苏朵朵。
这个消息像一颗种子,在周明远心里扎了根。
凭借多年新闻工作的敏感和人脉,他几经辗转,终于通过学校方面,联系到了正在燕京大学中文系就读的苏朵朵。
电话里,苏朵朵的声音清澈而沉稳。当周明远表明身份和意图,提到龙岗村和宋彦辉时,他能明显感觉到电话那头姑娘的语气瞬间变得激动了些。
“周编辑,您说的是龙岗村,还有宋彦辉同志?”苏朵朵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与自豪,“那里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
她开始娓娓道来,从宋彦辉如何临危受命,接手濒临倒闭的砖瓦厂,引入科学管理,拿下县建筑公司大额订单;讲到如何顶住压力,巧妙运用政策精神,在全村推行“包产到户”,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到如何高瞻远瞩,发展长毛兔养殖、兴建科学化养猪场、甚至自力更生研发饲料,一步步将单一农业的龙岗村,引向多元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他不光抓经济。”苏朵朵的语气充满了敬佩,“他还非常重视教育和村民素质的提升。力排众议建设村小,开办扫盲班,把文化知识作为进入村办企业的硬性门槛。他说,龙岗村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
“听起来,这位宋彦辉同志,思路很清晰,魄力也不小。”周明远一边快速记录,一边插话问道,“据你观察,这些改革措施,村民们的反响如何?真实的效果怎样?”
“反响非常热烈!”苏朵朵肯定地说,“最初也有疑虑和阻力,这是难免的。但宋彦辉同志做事,既有原则,又懂得变通。他从不空喊口号,总是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清晰可见的前景来说服大家。比如用招工考试倒逼扫盲,用预混料对比实验证明科学喂养的优势。
现在村民对他非常信服,干劲十足。预计今年村民的人均收入,要比去年的时候翻一番还不止!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精神面貌变了,不再是过去那种听天由命,而是看到了希望,对未来的好日子充满了期盼。”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