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封王
作者:司空诺诺子
庆平二十年, 四月初,太后石氏病逝于北宫。
不过并未掀起预想中的惊涛骇浪。
大约是因为前一阵筹备公主和亲的婚事,后又在宿州大兴建造公主墓, 两场大礼几乎掏空了国库, 再加上石氏身前以尚俭示人,葬礼便也顺理成章地一切从简。没有浩荡的送葬队伍,也没有奢华的陪葬器皿,这位曾执掌大圌朝政二十载的传奇人物最终悄无声息地归于尘土, 只在青史上留下寥寥数语。
李氏皇权在经历漫长的蛰伏与挣扎后, 终于拨云见雾重掌乾坤。朝堂之上,一场彻底的政治清算随之展开, 依附石氏的奸佞势力被连根拔起, 贪墨渎职者锒铛入狱,曾被打压排挤的士人重回人前。
同年, 朝中新设昭雪司,彻查宁北侯府旧案。李训对此案颇为重视,更兼之太子李自安在背后不遗余力地推动。本来便有恭亲王提供的前朝密旨,铁证如山,又有沉寂多年的证人见势浮出水面, 供出实情。宁北侯易氏一门,沉冤得雪,恢复爵位与清名。那道笼罩在易殊头顶长达十年的阴霾, 终于被迟到的晨光照破。
……
八月十五的中秋宫宴是自李训登基以来最隆重的一次。殿内灯火辉煌, 金碧璀璨。文武百官脸上是前所未有的轻松自在, 丝竹声不绝于耳,但众人的视线却没有被歌舞所吸引。
盛宴的重头戏还在后头呢。
果然酒过三巡,李训神情恢复严肃, 重重地点了点头。他身旁的大太监立即心领神会,行至殿前,沉着的声音穿透殿宇,字字清晰:
“宁北侯易氏一门,世代忠良,功在社稷。十年前,遭奸佞构陷,阖府蒙冤,几近倾覆。幸天理昭昭,沉冤得雪。今有易氏嫡裔易殊,少而敏慧,忠勤体国,辅佐东宫,夙夜匪懈,功勋卓著。其志洁行芳,堪为表率。”
整个大殿瞬间鸦雀无声,错落的视线汇聚于太子身侧的那道身影之上。易殊身着常服,即使被万众瞩目,依旧神色淡然,宠辱不惊。
大太监的声音继续回荡:“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复易殊宁北侯爵位,加封为宁北郡王,世袭罔替! 赐丹书铁券,永葆其爵。望卿不负朕望,不负易氏先祖忠烈之名!”
此话一出,殿内掀起一阵不小的骚动。异姓封王,世袭罔替,这是大圌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更何况易殊年龄甚小,只怕古史中也不曾有弱冠出头便封王的奇闻。
但朝中人无人敢有异议。侯府血案震动天下,如今平反,本就该有厚赏。且易殊本就是易家仅存的血脉,他虽年轻,但智谋手段不在老臣之下。且李训的态度摆明了就是要重用易殊,此刻出声反对,无异于自取其辱。
在万千目光之下,易殊终是从容出列,步履沉稳,行至御阶段之下。他撩袍跪地,声音不卑不亢:“臣易殊,叩谢陛下天恩。必当恪尽职守,忠君体国,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