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民议风起·代议之声初显(第3/3页)
作者:落花花啊
“策以文立,不可任俗人填入。”
“礼纲若裂,三策虽广,终成薄纸。”
这一次,质疑的对象不再是赵祁,不再是林若雨,而是——柳文川。
他那张略显稚气的面孔,忽然成了“制度纵容者”的象征。
也就在此时,有人匿名上书,列出“柳文川八不可”:
一曰未出仕,何以评法;
二曰无师承,何以评纲;
三曰无军经,不识边情;
四曰无礼据,不明宗统……
其余多为对其身份出身的攻击,言词激烈,带明显贬意。
柳文川面对攻讦,并未回书辩解,只在文庙讲议记录簿上写了一行字:
“我非大儒,但愿为百姓多说一句话。”
而这句话,很快被抄入坊间小报,被一名无名文士配以插画刻印,题曰:
“百姓代言者——非官,亦可书。”
传播范围之广,出人意料。
但也正是这一页纸,让风向开始不稳。
兵部私下评议此举为“扰制”,宗正更称“是为名义造王”。
就在风暴即将加剧之际,林若雨亲赴文庙,破例与柳嶂、柳文川共同召开闭门策议。
她只说了一句话:
“这制度,是百姓活下来的路,不是官吏爬上来的梯子。”
柳嶂沉思许久,回了一句:
“那就把这条路修得再结实一点。”
那天之后,柳文川的名字,第一次不在策案里出现,而是在人群中流传。
不因地位,只因他说了一句所有人都听得懂的话。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