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水泥碉堡(第3/4页)
作者:糖醋人
到那时,什么水泥碉堡还能挡住重炮的轰击不成?
即便挡住了,这水泥筑起的壁垒又能存留多少?
再说真的到了那一步,*、*、引水灌之,对付这样一个静止的目标,手段多得数不清。
唯一棘手的就是费点力气罢了。
……
“既然如此,老衲也就安心了。”
姚广孝听罢朱瞻基的话,笑着颔首。
水泥这种东西出自朱瞻基之手,他相信朱瞻基对它的性能必然比自己更为熟悉。
稍作沉吟,姚广孝才接着说道:“我有一疑,这水泥若用于修筑顺天,你认为如何?”
朱瞻基闻言并未显出什么惊异之色。
姚广孝负责顺天的营建,这一点朱瞻基自然知晓。
至于水泥在建筑方面的效用,更是毋庸置疑。
见识过水泥路之后,姚广孝不可能没联想到这些。
朱瞻基毫无迟疑地点头:“自然很好。
水泥价廉物美,凝固后的硬度堪比某些石头,施工也便捷许多。
若再辅以特制钢材作支撑,甚至可建数十米高的楼阁。
用来修筑顺天,不管是加固城墙,还是盖房铺地,不仅比砖石木材便宜,效率也会提高不少。”
略作停顿,朱瞻基又有些踌躇地说:
“但如今顺天大致已完工,能派上用场的地方或许不多。
要是为了它重新拆建某些区域,恐怕并不划算。”
顺天是朱棣发迹之地,永乐元年,朱棣刚平定内乱登基,便将北平改名为顺天府,定为北京。
正式的大规模建设始于永乐四年,至今已是永乐十二年,即将进入永乐十三年,前后已有将近十年。
加之北平本是元代的元大都,身为一国之都,各类建筑本就完备,修建顺天府虽历时长久,但实际上并未大规模改建,大多是在元大都基础上略作扩展并做些小调整。
……
之所以到今天还未完全竣工,主要因为尽管朱棣已决意迁都,可朝中除却原来的靖难功臣外,多数官员都反对迁都,这才拖延下来。
然而事实上,顺天府的主体工程已经接近尾声。
因此朱瞻基犹豫起来。
毕竟北京与南京不同,南京的一些设施已使用多年,逐渐陈旧,即便不用水泥加固,也得修缮一番。
而北京刚竣工,许多地方经过翻修重建,此时再加水泥,大体已成形,效果有限。
毕竟刚建成的建筑,总不能拆了重来。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