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水泥碉堡(第2/4页)
作者:糖醋人
姚广孝抬头见到朱瞻基并不惊讶,只是笑了笑:“你不急着回去吗?”
“本想回去,但看到大师在这儿,就过来看看。”
朱瞻基模仿姚广孝的动作坐下,用手指轻敲坚硬的路面,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大师,您倒是先说说有没有发现问题。”
姚广孝点点头又摇摇头,沉吟片刻才开口:“若这东西早几年出现,你祖父可能至今仍是燕王。”
朱瞻基沉默无言。
你这话,仿佛我早几年就穿越到这里似的?
朱瞻基有些无奈。
水泥这种东西,若不是他的到来,至少要到十八世纪才可能出现,甚至接近十九世纪才会被发明。
但他对姚广孝的看法很感兴趣。
毕竟姚广孝几乎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了。
稍作停顿后,朱瞻基问:“大师,您这话什么意思?要知道当初正是您说要给我的祖父送一顶白帽,这才让祖父选择了您。”
“我只是感慨罢了。”
姚广孝听了摇头,神情随即变得严肃,“但我还是要提醒你一件事,关于水泥的事,务必保密,绝不能外泄。
每一批生产的水泥用途、流向和数量都要严格记录,否则必定会引起麻烦。”
“放心吧,我又不是糊涂人,这事儿我不用您提醒,自有安排!”
朱瞻基笑着回答。
他对水泥的事情当然不会忽视其潜在作用。
特别是在这个*与*刚刚开始过渡的时代。
水泥一旦应用于战场,其防御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比如建个水泥碉堡之类的,除非付出大量伤亡,不然很难攻下。
然而水泥用在战场上有利也有弊。
最大的弊端在于,一是修建需要时间,二是即便修好了,也只能用于防御。
敌人不来进攻的话,水泥的作用基本为零。
以大明目前的情况来看,水泥带来的防御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毕竟明朝末年,我们清朝之所以能够建立,也是因为有人从内部打开了缺口。
尽管如此,如果大明内部一些不安分的人得到水泥并建造军事堡垒,那将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因此,朱瞻基早就对水泥的事情做了安排,包括生产水泥的刘柘,都有多名锦衣卫全天候监控。
而那些工匠也被严格管控。
处理这些事情并不复杂,短期内不会有隐患。
至于长远来看,等水泥的秘密泄露出去,朱瞻基认为那时候自己安插在纪纲院里的工匠或许已经多次改进了大明的火器。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