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廿三(第3/4页)
作者:刘同柱
山路上,已经开始有掉队,或走累了的同学,正坐在路边大石头上休息。遇上熟悉的,礼节性打声招呼就过去了。
四个人一路前行,一路高歌,欢声笑语,踏石涉水,也未觉得很累。
“背锅沟,窄门,石湖,牧羊塔,七峰,杄林背……”一个个陌生的名字,经过一路跋涉已经熟记在心。
越往山里走,山势反倒没有了刚入山时山崖的那种陡峭。倒是两边山上白桦林满坡,荆棘杂草也是山前没有的茂盛。沟道里不时有被洪水刮下来,被石头砸断早已枯干的干柴横躺在路旁。
王援朝和许中正要伸手捡起,董龙龙忙拦下他俩:“不要着急,等会儿有你俩捡的!怕到时把你们眼馋的,只有恨自己没背千斤的膂力。”
这时,已经有不少同学、老师开始起坡。面前的桦树林中传来“咔嚓,咔嚓”掰干树枝棒断裂的响声。
看见有人开始动手,王援朝和许中也想爬到坡上的桦树林,却又被董龙龙给拦住:“不急,再往前走走,前面有块儿更大的桦树林,那里的干柴可多了。你想,这里距离近,多少同学都涌在这儿,能有多少好柴禾?自古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甭看他们动手早,不信?等我们砍一大背柴禾下来,他们都弄不满一背柴。”
果真,四个人又前行一里多路,找到一片更大的桦树林,三下五除二动手砍下并捆好足足四大背干柴,从山坡上把柴禾滚到沟底,在沟底一处溪水旁拢起一堆火。在火上把十二个大馒头烤热乎,饮着从家带来的一壶水,四个人大口吃,大口喝,水壶里带着的水喝完后,就喝沟里的泉水。吃饱喝足稍事休息,便各自背起一捆干柴开始返程。
还甭真说,他们返回刚才路过的那块儿小桦树林,果真还有好多同学,还在这里的坡上“嘣嘣嘣”地砍伐一些没彻底枯干的半活树。
返程路上,他们没了来时的兴奋和歌声。
董龙龙和赵银表二人虽然有背架子,但背上的柴禾分量重,一直走在后面。王援朝背着大约百十斤重的一背干柴行进在最前面,后面几十步远处许中跟着。董龙龙排第三位,最后是赵银表,他和董龙龙背上柴禾的重量差不多。
一路上拉拉溜溜行走着背着柴禾往回返的老师同学。在“窄门”处,学校早安排好几名身强力壮的同学和老师在招呼,看顾帮助背柴人踏石过这段最不好行走的路段,以免发生意外。
过了“窄门”,距离出沟还有四五里远的路途,王援朝背着百十斤重的柴禾垛子艰难地前行。已经到了精疲力尽的地步,不得不每走上百十米,得找一块儿突兀的平石头块儿,将重身子靠上去歇一歇。歇一阵儿,再向前行进一段,再歇一阵儿……
估计太阳快要落山,整个沟道开始变得几分朦胧。估划着快到山口处,又一次歇息时,王援朝看见许中在后面不远处跟着。而董龙龙和赵银表二人已经不在视线范围内。天空逐渐笼罩着一层暮色,于是,他只打算稍事歇息等上许中,两个人再一起出山,一起回校过磅。至于董龙龙赵银表二人,不打算再等,天不早了。
到了晚上掌灯时分,王援朝和许中二人终于背着二背干柴,几乎是拖着步子回到学校办公室南院的小院内。林老师等几个过磅的老师同学还等在那儿。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