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春荒断粮,猛娃完婚(第7/9页)
作者:张步忠
“咱把牛卖了换头驴,最少能赚一多半的差价。”桂芳继续说,“人说‘毛驴是庄稼人延伸不尽的胳膊腿’,有了毛驴就有了运输工具,赚出来的差价也解决了本钱问题。”
猛娃虽然有点开窍,可还是继续问:“那以后耕地咋办?”
“这你不用愁。论拉犁耕地、驾辕拉大车,毛驴确实不如牛。”桂芳其实早已成竹在胸,“但毛驴也有它的优势——它吃的少,跑得快;耕不了地,可以拉磨;驾不了大车,拉架子车、驮东西却比牛便当快捷。再说,你那几亩地,一年能耕几次?平时让咱的毛驴给别人家拉磨、跑腿、驮东西,到时候和人家换工不就成了?实在想养牛,等赚了钱,熬过饥荒,再买一头,还用发愁吗?——这不就是把死钱盘成活钱,把固定资产变成流动现金吗?”
猛娃见她说得头头是道,再没提啥反对意见,两口子说干就干。
他们先去了赵世才家。
桂芳直截了当地说:“世才大哥,我想从你这里拿些药材,出去换粮食。本钱先付一半——等于是定金——等药材出手,回来再付另一半。不知您愿不愿意?”
赵世才早就听说这女人是经营药材的高手,仅仅思忖了片刻,便爽快地答应下来:“另一半也不用还现款,等你回来给我粮食就行。这年头粮食比票子值钱,再说,我们家也有这么多张嘴要吃饭呢。”
商量既定,桂芳选了二三十种价格适中、乡间常用的药材。比如:黄芪、当归、川芎、丹参、三七、贝母、天麻、党参、苍术、红花、白芷、桃仁、川乌、草乌、五味子、生半夏、五加皮、雷公藤等等大路货,外加少量名贵品种。
接下来,桂芳买了几尺黄布,两口子登门,请同家三婆加上红边,给她做了一方挂帘。然后请冯守信用毛笔写了几行字。从右向左,竖写的内容是:
“地道秦岭药材,经济实用配方。”
上方横写四个大字:“不信试试。”
随后,就是卖牛、换驴。
一切准备就绪,俩人赶着背驮药材的毛驴,双双对对向北进发:过省城、越渭河,迤逦而行。到三原地界,因为北方打仗,他们转而向西北:经泾阳、淳化、旬邑、彬县,然后折向西南到麟游。这一圈转下来,发现麟游这一带人少地多,粮食相对比较宽裕,便找了一个较大的村子停了下来,准备试试他们的生意。
这次出门,他们主要瞄准三类人群:小儿咳嗽,产妇血亏,老人腰膝背痛——这些都是北方农村的常见病。再就是顺带教有钱的财主们养生保健。
他们首先打起挂帘,走街串“乡”地吆喝。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