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结核肆虐,太婆归天(第3/7页)
作者:张步忠
说起结核病,人类至少与它纠缠和抗争了几千年。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1882年,科学家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菌;1895年发现X射线;1944年发现第一个治疗结核病的有效药物链霉素;直到八年后的1952年,治疗结核病的特效药异烟肼问世……然而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这一切进步,和贫穷落后的乡下人都没有关系;特别是,在1946—1947年的时候,对于杜边村这样的穷乡僻壤,结核病依然是不治之症。所以人们才无可奈何地把它叫做“瞎瞎(hǎ hǎ)病”——当这种瞎瞎(hǎ hǎ)病降临到头上时,人们自然是“谈痨色变”,恐慌之极却又万般无奈。
作为一个医生,于凤茹心中明白这一切。她知道,就目前乡下的医疗和卫生条件,西医对付肺痨还束手无策;中医也许能够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患者在经济上还勉强能够承受得起——可偏偏她自己又不懂中医。于是,在回三原之前,她已经在酝酿一个大胆的计划——找一名有经验的中医,学一点最基本的、缓解肺痨症状的知识。凭着他们家在三原的人脉,他的父亲很快给他联系上一位祖传的名老中医。
凤茹在父亲的陪同下亲临府第,拜过老先生,声称自己前来拜师:“我本是西医出身,今日有一贫寒人家的女子,不幸患了肺痨。本想帮她解除痛苦,却无从下手。情急之下,想学点中医知识,哪怕只是一点皮毛,或许也可解燃眉之急。”
老先生很爽快地说:“你既有一颗悬壶济世之心,精神可嘉。老夫亦当义不容辞。”
先生听她详细介绍了灵灵发病的经过和种种症状,整整与她交流了半天时间,给她开了两个基本方子,名曰《抗痨清肺汤》。
全方:百部、黄芩、丹参、桔梗、茯苓、陈皮、贝母、桑白皮、当归、天门冬、山栀、杏仁、麦门冬、五味子、甘草。——前三味为君药,必不可少,其余可据病情斟酌加减。
简方:百部、黄芩、丹参、连翘、白术、防风、芦根、金银花。——若药不能凑齐,或手头拮据,可考虑以简方替代。
凤茹又根据自己的理解,提了许多特殊症状如何处理的问题。先生除了教给她下药用量的基本原则,又给他列出一些变通的要点:
(1)咳嗽痰多:加紫苑、冬花、苏子、贝母、甘草;
(2)痰中带血:加白芨、仙鹤草、藕节,收敛止血;
(3)低热:加柴胡、地骨皮、功劳叶、青蒿;
(4)乏力胃滞:加太子参、茯苓、白术、鸡内金、生谷芽;
(5)潮热盗汗:加大百部、黄芩、丹参三味君药用量;
(6)化脓感染:加鹿衔草、鱼腥草、夏枯草、蒲公英。
凤茹把药方工工整整抄正,详细记录了加减原则,再三鞠躬拜别老先生。回家反复思考,认真消化——虽是临时抱佛脚,却也觉得受益匪浅,明显增加了底气。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