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二老品茶,石窖礼赞(第6/7页)

作者:张步忠
    二先生最后说:“典故也好,民间故事也好,往往都是人们意愿的一种寄托。不同人有不同的期盼,所以,同一个人物、故事,也往往有了不同的版本——这在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不矛盾,反而十分正常——这恰恰也是民间文学的魅力所在。你们说是不是呀?”

    春生联想到七爷所说的那句话,“对于鸟的叫声,每个人,每个季节,听到的声音都有所不同”,他十分肯定地对二爷点点头,不禁从内心深处萌生出对二爷的崇敬之意。

    末了,春生向海川讨来纸笔,把二爷指出的两个版本,工工整整地誊抄了一份,归入他读书所收集的心得笔记和资料夹。

    春生自从三年前回到杜边村,他觉得与外婆家的小院相比,村西的石窖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天堂。在这里,他可以带着小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割草之外,他可以品读诗词,想象力随意驰骋,犹如天猿意马。他曾猜测,这石窖里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他看来,这石窖本身,似乎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抑或是一个无尽的宝库。

    春生喜欢石窖,当然也喜欢这里盛开的百花。梅花盛开,他想起了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桃花飘落,黛玉葬花的形象又浮现在他的脑际:“花开花谢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栗花凋谢,他又联想到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陆游咏梅,寄托了诗人不与浊流合污、孤芳自赏的情怀;黛玉葬花,表现的是作者对自我命运的哀叹与忧伤。李商隐吟咏春蚕和蜡烛,是因为他敬佩那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栗花飘落,满地金黄,整个石窖开始热闹和喧嚣起来。

    十里八乡的姑娘媳妇,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拾栗花,人来人往,像赶庙会一样热闹和忙碌。若论喜庆的程度,和规模的盛况,绝对不输给清明节和端午节。冯春生自打从东原回到杜边村,已经连续三年领略了这个新奇、独特、而又颇具韵味的“栗花节”。

    春生特别钟情于眼前的栗花。在他看来,栗花与其他花朵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它成熟飘落的时候,不会像桃李杏花那样随风远去,也不会零落成泥。它像厚厚的地毯,让满园涂上金色;它的幽香,淡雅地洒满每个角落。当姑娘们把它捡回家里编成火绳,直到它燃成灰烬,把自己生命的全程奉献给辛勤培育它的每一位劳动者——这既是它所固有的舍己为人的品格,也是它对劳动者辛勤的一种知恩图报。

    想到这里,春生构思了一副对联:

    上联:花开吊串,金光泼洒满园;

    下联:火绳成灰,幽香赠予人间。

    横批:栗花礼赞。

    他用红纸把对联抄写了两副,一副贴在瘿瓜爷茅庵房的门框上——因为这里是栗花节的中心主场;另一副贴在萧老坟外婆家的门楣上——这里是外村拾栗花队伍纳凉驻留的必经之地。

    多少年来,从来没有人把拾栗花也看作一个节日。瘿瓜爷被春生的创意所感染,特意找几个小伙子搬来锣鼓家伙,狠狠地敲打喜庆了一番,把眼前这个首届栗花节的盛会推向了高潮。

    同三爷家合铺的四个姑娘,在灵灵的带领下,随着第一拨人流进入栗园,春生也加入到她们的行列。晌午时分,已经人流如潮,树荫下、草丛里、石缝间、熙熙攘攘,欢歌笑语。有的提着筐,有的挑着担,有的背着背篓。有人用竹耙子搂,有人用双手捡,有人用竹夹子夹,……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

本站强推:

小村医 蝶笼 [天幕]皇帝聊天群 爱后即焚 稍纵即病[gb] 极道暴君! 美人娘亲被巧取豪夺后 人类管理员 与位高权重老婆重生日常 早上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山河志异 陈大夫,孩子醒了[七零] 她与男魅妖结为道侣/道侣病弱不可弃 惊山月 文工团美人认错随军对象 我站的CP不能BE 冥顽 全民星海时代 疲惫社畜被邪神养了

热门推荐:

捞尸人 1979黄金时代 重回1982小渔村 魅力点满,继承游戏资产 Z世代艺术家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晋末长剑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路明非,不卷你屠什么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