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猛娃坠江,寅卯过继(第5/10页)
作者:张步忠
石泉县城坐落于汉江之滨,建在一座石头山上。向南,可以俯瞰汉江;向北,能够仰望秦岭。论水路,汉水东西贯穿整个汉中平原,一年四季各类船只鱼贯穿梭,昼夜不息;论陆路,跨越大秦岭的子午古道,肩挑背驮的大小商队,终日劳碌,络绎不绝——它正好处在两路交叉的节点上——自古以来,不仅是兵家觊觎的军事要冲;更是商家必争的重要商埠。汉中平原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川陕鄂云集过来的各路商贾,水陆码头齐备的独特优势,……这一切,造就了石泉的富庶和繁华,也为唐家的发展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平台。
重点经营木材生意的肃家,早就瞄准了这个规模宏大的木材集散地,急需在此建立分号;唐家经过几代人的创业,已经初露端倪,扩大规模需要资金——双方各有优势,各有需求——唐寅卯“脚踩两只船”、跨越两地身份的特殊优势,自然成为肃家关注的最佳对象。
肃家注资唐家商铺,唐家代为采购所需的木材;商铺改作肃家分号,唐寅卯担任掌柜。一家有了理想的代理,一家找到了稳定的靠山。互利互帮,珠联璧合;合伙经营,利润共享,一时在商界传为美谈。
跑山的人回到村里,韩大山和冯守信,交了货,结完账。大山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向猛娃家里通报情况。
走进宋家院子,桂芳挺着已经出怀的肚子,首先迎上前来,急切地问:“我家猛娃咋咧,没和你一起回来?”
“先别着急,进屋和婶子一起说。”
婶子早就听到了大山的声音。等他进门,赶紧招呼他坐在炕脚底的方凳上。
“婶子,你儿在回来的路上摔了一跤,受了点伤,现在在石泉那边客栈里养着,身边有唐掌柜照顾,您尽管放心。”大山怕老太太还不明白,又解释了几句,“唐掌柜,就是咱村南门外杨家那个小儿子,过继给他舅那个人。等几天我们还要进山,麦收前一定把您儿子带回来,囫囵个儿地交还给你。”
听到有本村的乡党照顾,麦收前就能回到家,老太太心里踏实了许多。
随便聊了几句家常,老太太对站在一旁的媳妇说:“你去园子里摘点新鲜菜,给他大山兄弟下碗面。”
大山知道老太太是想把媳妇故意支走,所以对留他吃饭的事并没有推辞。
桂芳出了门,大山首先把猛娃前半程路的脚钱塞到老人手里说:“这是您儿子跑这趟山挣的脚钱,您自个儿收好了,别叫猫啊狗啊啥的给抓走了。”他们两人心照不宣,老太太完全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老太太从炕头木箱子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妆奁小匣子,把钱包起来仔仔细细地放好,收回原处,接着就对大山唠叨起来。
“大山,我知道你待人实诚,我也不怕你笑话。我总觉得,我儿这次娶这个媳妇,不是个正经货。”
“婶子,这话可不是乱说的。”大山嘴里这么说,其实是想听听老太太到底有没有真凭实据。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