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招牌是谁的(第3/8页)
作者:自牧余生
会场还是那间多功能厅,墙上挂着大红的布条,前排坐着各个科室的领导,后面是各乡镇来的骨干。发改委的同志在台上说得很认真,讲“冷链怎么布局、场地怎么利用”,还放了几张外地的照片,照片上的东西看着挺先进,可李明一看就知道,“那是城里才能用的,我们这边拿不下来”。
他不打断,安安静静听,听到有人提起“要统一品牌”时,他抬了下头。
讲的人说:“我们县要想把这个线上销售的事情做长久,不能一家一个名字,这样外面的人认不住。我们准备研究一个统一的县域名头,到时候大家都挂这个,既显得规模大,也好管。”
这句话一说,底下几个人彼此看了看,好像还挺支持的。有人还点头:“对啊,这样就不会有人乱卖了。”
李明没说话,可心里有点犯嘀咕:要是全县一个名头,那他们玉尔达这半年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认知,是不是就一下子被冲淡了?而且现在已经有人蹭他们的名字了,要是再搞一个更大的牌子,让大家都能挂,那些只想卖货的人,更容易钻空子。
等到中场休息,负责培训的同志请他过去,说:“李明,下午你讲的时候,顺便也说一句‘统一名头’的事,给大家打个预防针。”
李明笑笑,没立刻答应:“我先听听大家怎么想的吧。我们下面的人,还是习惯认具体的人、具体的院子,太大的名字,他们觉得离自己远。”
那同志也没逼他,只是说:“你自己把握。”
李明回到座位,手机又闪了一下,这回是古丽发来的语音。他没在会场点开,怕打扰别人,只是看了眼文字转写:对方买家接电话了,是个南方口音的女士,说她是在网上搜到“玉尔达甄选”的,觉得这个名字挺好,就买了两袋枣干,收到一袋是好的,另一袋封口裂了,还有点发潮。她问能不能退。古丽已经跟她解释了,说这不是他们院子出货,但可以帮忙协调。那位女士态度还行,说只要给个说法就行,还说“你们新疆人做事挺实在的”。
看到这儿,李明松了口气:至少第一拨投诉没炸锅。
他趁着中场的时间给赵书记也发了条消息,把这事说了一遍。赵书记回得很快:“知道了。县里那边也有人跟我说了那个假店的事。你那边讲话的时候,把‘认清我们哪几个账号’这个话带一句,但别带火,火了别人也蹭。”
这就算定了调子。
下午轮到李明上去。台上那盏灯对着他脸,他眯了下眼,把桌上的稿子放到一边,还是照他自己的说法来:“我今天想多说说我们这边‘人怎么配合’。货怎么收、怎么发、怎么对账,大家前几天都看过了,也都能学。我想说的是,咱们的名字、规矩,还有咱们给外面承诺的话,是怎么守住的。”
底下的人一听是这个,坐得都挺直了。
“最近,”李明说,“我们在网上看到,有人用了跟我们差不多的名字,卖的也是差不多的东西。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高兴的。”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