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针灸铜人(第2/3页)
作者:川英
最珍贵的发现当属一批竹简,共 36枚,串联竹简的丝线虽已腐朽,但竹简本身保存完好,上面用隶书书写着《雪山本草补录》全文,记载了 40种雪山特有的草药用法,其中“雪莲花治冻伤”“红景天抗高原反应”等方剂,至今仍在当地牧民中流传。竹简末尾还标注着“医者陈仲,行医商道十载,录此以济世人”,终于明确了这位商道医者的姓名与身份。
在考证蜀地—西域茶马古道的过程中,团队在松潘古驿站遗址东侧进行勘探时,赵磊的洛阳铲突然触碰到金属物体,取出的土样中混杂着一枚青铜钱币的残片。
“这是蜀汉时期的‘直百五铢’!”张北炀一眼认出钱币样式,立刻判断此处可能存在钱币窖藏。
为保护窖藏完整性,团队首先用探地雷达扫描确定窖藏范围,发现窖藏呈圆形,直径约 1.2米,深度 2.8米,内部密集分布着金属信号。挖掘前,团队在窖藏周围打下支护桩,防止挖掘过程中出现坍塌,同时搭建防雨棚,避免雨水渗入损坏文物。
当挖掘至 2.8米深度时,一层石板显露出来,石板缝隙用糯米灰浆密封,撬开石板后,一个陶瓮赫然出现在眼前,瓮口用麻布包裹,里面整齐码放着各类钱币。
“先提取瓮周围的伴生文物,再处理钱币。”
苏芮在陶瓮旁发现了几件蜀地青瓷茶盏,茶盏内壁残留着茶渍,底部刻有“蜀地瓷坊”字样;还有一块吐蕃藏茶砖残块,表面印有吐蕃吉祥纹样,经检测,茶砖成分与蜀地蒙顶茶一致。
陶瓮内共出土钱币 328枚,经分类整理,包含蜀汉“直百五铢” 86枚、吐蕃“大昭通宝” 102枚、西羌贝币 65枚、波斯萨珊银币 75枚。所有钱币均有明显的流通磨损痕迹,部分“直百五铢”边缘还留有切割痕迹,王教授解释:
“这是当时货币兑换的常见做法,比如一枚萨珊银币可兑换五枚‘直百五铢’,切割痕迹是为了调整货币价值。”
团队对钱币进行进一步检测,发现吐蕃“大昭通宝”的金属成分中,铜含量与蜀地钱币一致,而波斯萨珊银币的边缘刻有汉文字样“石城通行”。
“这说明这些钱币不仅在各自区域流通,还经过统一调整,适应商道贸易需求。”
张北炀分析道,
“西羌贝币虽价值较低,但数量较多,可能用于小额交易,比如购买粮食或草药。”
伴出的青瓷茶盏与藏茶砖残块,为茶马贸易提供了关键实证。茶盏底部的“蜀地瓷坊”字样,表明其产自蜀地,随茶叶运输至松潘驿站;藏茶砖残块的年代与钱币窖藏一致,证明当时蜀地茶叶与吐蕃物资的交换已形成规模。
“结合之前发现的茶马贸易账本,我们可以还原出完整的贸易链条: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