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空之泪(第2/3页)
作者:川英
“这是我太奶奶亲手绣的,用的是中原的刺绣技法,上面的草原场景是她根据太爷爷的描述画的,”李爷爷说,“太奶奶说,每次看到这幅刺绣,就像看到太爷爷和巴图首领告别时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于阗古城附近的于阗?买买提家,保存着一件于阗玉匠制作的玉佩。玉佩呈圆形,上面刻着一个简单的“安”字,边缘有细小的花纹。
“这是当年于阗玉匠给戍卒的玉佩,”于阗?买买提说,“戍卒在巡逻时受伤,玉匠免费给他雕了这枚玉佩,说‘安’字能保佑他平安回家。后来戍卒把玉佩送给了玉匠的儿子,也就是我爷爷,现在这枚玉佩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
草原上的巴特尔家,则保存着一个草原金属狼符。狼符是用青铜制作的,呈狼的形状,上面刻着草原文字。
“这是草原首领巴图送给中原商队的信物,”巴特尔说,“巴图说,只要带着这个狼符,草原上的牧民都会帮忙,后来商队把狼符还给了巴图,巴图又传给了我们家,现在这个狼符成了草原商道友谊的象征。”
半个月的时间里,团队走访了二十多户人家,找到了十多件商道信物,包括中原的丝绸帕、西羌的羊纹玉佩、草原的金属狼符、波斯的琉璃珠等。这些信物虽然材质不同、年代各异,但都承载着相同的主题——友谊与互助。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信物,团队在“昆仑商道手艺传承工坊”里设置了“商道信物展区”。展区里,每件信物都放在特制的展柜里,旁边配有文字说明,介绍信物的来历、年代和背后的故事。
展区开放当天,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村民前来参观。大家围着展柜,认真阅读信物背后的故事,不时发出感慨。
“原来这颗琉璃珠背后有这么感人的故事,”一位游客指着波斯琉璃珠说,“以前只知道琉璃是装饰品,没想到还能见证这么深厚的友谊。”
在“商队刺绣”展柜前,李爷爷给游客们讲述了“草原赠马”的故事。
“你们看,这上面绣的草原首领巴图,就是当年赠马的人,”李爷爷指着刺绣说,“他不仅给商队送马,还派牧民护送,这种情谊,现在想起来还很感动。”
为了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信物背后的故事,团队还组织了“信物故事分享会”,邀请信物的传承人给孩子们讲故事。红柳村的羌梅给孩子们讲了波斯琉璃珠的故事,绿洲村的李爷爷讲了商队刺绣的来历,于阗?买买提和巴特尔也分别分享了玉佩和狼符的故事。
“原来我们的祖辈之间有这么多友好的故事,”听完分享的小学生阿依古丽说,“我以后也要和不同民族的同学好好相处,像祖辈一样互帮互助。”
团队还把信物的照片和故事整理成小册子,发放给当地的学校和社区。小册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成了孩子们了解昆仑商道历史的好教材。
“这些信物就像历史的证人,”张北炀说,“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背后的故事,却能让我们感受到昆仑商道上最珍贵的东西——友谊。”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