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青蓝埋坛,暗河护灯(第4/5页)
作者:蜀北布衣
“郑总,”王秀芬扶了扶眼镜,声音平静无波,“这批出口中东的货,客户对‘凤凰纹’的尾羽颜色有异议,说不够‘金’。我正核对色卡和工艺单,怕明天耽误生产。”
郑福生瞥了眼她手中厚厚的色卡本,又看看电脑屏幕上打开的工艺文件,疑心稍减:“嗯,仔细点!中东佬挑剔得很!弄好了早点回去!”他转身离开。
王秀芬后背已被冷汗浸透。她不知道,郑福生回到办公室,立刻调取了技术部的监控录像。虽然王秀芬动作隐蔽,但郑福生反复观看她靠近主机的那个瞬间,眼神愈发阴鸷。
与此同时,刘彬的“钓鱼”行动也遭遇反噬。那个“青川土特产”突然发来消息:
青川土特产:刘总,风声紧。有条子(警察)在查基金账目。交易暂停。老地方见,细聊。
刘彬眉头紧锁。这是试探?还是陷阱?他迅速联系网警技侦部门,追踪“青川土特产”的物理位置,同时启动备用方案——一个伪装成环保志愿者的年轻情报员已潜入青川,伺机接近“刘总”的地块进行实地取证。
星灯长明:三代人的守夜誓言
深夜,绣溪口。青蓝少年团的孩子们早已入睡。周阿婆却毫无睡意。她独自坐在俊宁庭的青石阶上,望着桂花树下那块刻着“靛”字的石板。月光如水,洒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
杜涛轻轻走来,坐在她身边。
“阿婆,担心孩子们?”杜涛轻声问。
周阿婆摇摇头,目光悠远:“担心这世道。”她指着山下城市隐约的灯火,“有人想刨咱们的根,有人想偷咱们的魂。埋下去的坛子,十年后……还在吗?接续的针线,能抵得过机器的洪流吗?”
杜涛沉默片刻,从怀中掏出一个老旧的怀表。打开表盖,里面不是照片,而是一枚小小的、锈迹斑斑的傩戏面具铜片。“这是我师父周墨林传给我的,”杜涛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他临终前说,非遗保护,是场看不见尽头的守夜。守夜人,注定孤独,但绝不能灭灯。”
他指向山下:“阿婆,您看。刘局在‘老茶馆’盯着屏幕;王姐在‘福生’车间里如履薄冰;冬梅在直播间里见招拆招;还有李静、林茵、陈遥她们,在高校、在实验室,给咱们的手艺‘镶金边’、‘装盔甲’……咱们不是一个人。”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您埋下的坛子,是种子。孩子们学的‘断针接续’,是手艺,更是心法!明处有少年团接棒,暗处有‘暗河’护航!只要灯油不灭,星火长明,别说十年,就是一百年,咱们的根,也断不了!”
周阿婆浑浊的眼中,渐渐泛起光亮。她伸出枯瘦的手,紧紧握住杜涛的手腕。那只手,苍老如树根,却蕴含着千钧之力。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