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灯阵星河,薪传有痕(第4/5页)

作者:蜀北布衣
    “材料很扎实!”周树人仔细看着屏幕,频频点头,“特别是这个阵式分解图,画得真清楚!比我用嘴说强多了!”

    一位负责锣鼓的老艺人指着乐器配置部分:“这个‘苍州锣鼓经’的记谱法,能不能再详细点?有些特殊的鼓点,光看谱子怕学不会。”

    “没问题!”李想立刻接话,“我们今晚录制了高清多角度视频,后期可以制作成带慢放和解说的教学视频!还可以用AR技术,扫描图谱就能在手机上看三维动态演示!”他兴奋地展示着手机上的一个AR演示程序,扫描了一张简单的灯阵图,屏幕上立刻出现了立体的、动态的灯阵变化效果,看得众人啧啧称奇。

    杜涛接着补充,语气沉稳而专业:“申报省级非遗,核心在于突出项目的独特价值、濒危状况和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结合白龙花灯戏的特点,我们要重点强调几个‘唯一性’和‘活态性’:

    唯一性一:灯阵一体,活态传承。白龙花灯戏的核心魅力在于‘灯即戏,戏即阵’。花灯不仅是道具,更是表演的有机组成部分,灯阵变化是叙事和情感表达的核心手段。这种将静态灯彩艺术与动态戏曲、舞蹈、阵法表演完美融合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唯一性二:原生态音乐唱腔。完全使用苍州方言演唱,曲调直接源于当地民歌、山歌、号子,未经专业院团修饰,保留了最原始、最质朴的乡土气息和情感表达方式。乐器配置简单却极具表现力,锣鼓经自成体系。

    活态性:扎根乡土,服务乡民。白龙花灯戏从未脱离其诞生的土壤。它深深植根于白龙镇及周边地区的岁时节令(春节、元宵)、人生礼仪(婚嫁、寿诞)、信仰习俗(祈福、禳灾)之中,是当地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不是博物馆式的保存,而是活生生的社区实践!”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传承人:“因此,我们的申报材料,绝不能做成冰冷的档案堆砌!要让它有温度!有声音!有画面!有故事!要用最鲜活的方式,展现白龙花灯戏在当代乡土生活中的生命力!展现像周班主、陈老、还有在座各位老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传承的动人故事!展现像小文这样年轻血液注入带来的希望!”

    “说得好!”陈三爷激动地拍了下桌子,“杜科长这话说到点子上了!非遗非遗,没了人,没了魂,再好的东西也是死物!咱们申报,就是要让上头知道,咱们白龙人,离不开这盏灯,这台戏!”

    小文一直安静地听着,大眼睛忽闪忽闪。这时,她突然鼓起勇气,小声说:“杜科长,我……我有个想法。能不能……在申报材料里,加一段我们学校‘花灯选修课’的视频?还有我们给民宿做的那些新式花灯的照片?我觉得……非遗不是只能守着老样子,它也可以……很美,很时尚,让年轻人喜欢!”

    众人一愣,随即爆发出赞许的笑声。周树人哈哈大笑:“好!小文这丫头,脑子活!说得对!老祖宗的东西要传下去,也得让现在的年轻人爱看、爱学才行!杜科长,我看小文这主意行!”

    杜涛赞赏地看着小文:“小文的建议非常好!这正是我们‘保护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理念体现!传统是根,创新是枝叶。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枝繁叶茂,才能吸引更多鸟儿来栖息!这部分内容,我们会重点加入!”

    讨论持续到深夜。炭火渐弱,但众人心中的热情却愈发高涨。申报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材料的方向越来越明确。窗外,寒风依旧呼啸,但屋内,一盏盏由传承人亲手扎制的花灯在角落里散发着温暖柔和的光芒,仿佛预示着白龙花灯戏那古老而坚韧的生命力,即将迎来新的曙光。

    星河不灭:燎原之灯初长明

    告别周树人和戏班众人,杜涛一行人踏着月色返回住处。雪不知何时停了,深蓝色的天幕上,繁星点点,如同撒落的碎钻。远处,白龙镇中心广场的灯火已经熄灭,但那震撼人心的灯阵、那穿透寒夜的唢呐、那充满生命律动的鼓点,仿佛还在眼前、在耳边萦绕。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

本站强推:

小村医 蝶笼 [天幕]皇帝聊天群 爱后即焚 稍纵即病[gb] 极道暴君! 美人娘亲被巧取豪夺后 人类管理员 与位高权重老婆重生日常 早上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山河志异 陈大夫,孩子醒了[七零] 她与男魅妖结为道侣/道侣病弱不可弃 惊山月 文工团美人认错随军对象 我站的CP不能BE 冥顽 全民星海时代 疲惫社畜被邪神养了

热门推荐:

捞尸人 1979黄金时代 重回1982小渔村 魅力点满,继承游戏资产 Z世代艺术家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晋末长剑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路明非,不卷你屠什么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