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灯阵星河,薪传有痕(第3/5页)
作者:蜀北布衣
杜涛深受震撼,用力点头:“周班主,您说得对!非遗的根,在人心,在生活!我们申报,不是为了那块牌子,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它,尊重它,让这盏灯,照得更亮,传得更远!”
围炉夜话:申报路上的匠心碰撞
演出结束,已是深夜。热情的周树人班主将杜涛一行人,连同陈三爷、小文以及戏班几位核心成员,一起请到了自家宽敞的堂屋。屋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冬夜的严寒。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热气腾腾的农家菜:腊肉炒蒜苗、酸菜炖粉条、红烧溪鱼、金黄的玉米烙饼、还有一大锅翻滚着的、香气四溢的羊肉汤。众人围桌而坐,气氛热烈而融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题自然转到了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件大事上。
王秀芬率先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一份精心准备的PPT:“周班主,陈老,各位老师,这是我和李想根据前期调研和今晚的观演,初步整理的申报材料框架。”屏幕上清晰地列出目录:
项目概述:白龙花灯戏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清中期)、分布区域(白龙镇及周边三县)、核心价值(民间音乐、戏曲、舞蹈、民俗的综合载体);
表现形式:
花灯制作:详细工艺流
程图(选竹、破篾、编骨、糊纸、上色、点睛)、特色灯型图谱(鲤鱼、莲花、马马、船等);
音乐唱腔:苍州方言演唱特点、主要曲牌(如【闹花灯】、【采茶调】、【拜年歌】)、乐器配置(锣、鼓、钹、唢呐、梆子、木鱼);
舞蹈阵式:“二龙戏珠”、“七星伴月”、“九曲黄河”等经典灯阵的分解图示与动作要领;
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规范与特色;
传承谱系:清晰列出周树人师承脉络(可追溯五代)及现有主要传承人名单(附技艺特长);
濒危状况:面临传承人老龄化(平均年龄62岁)、年轻人学习意愿低、传统表演空间萎缩等挑战;
保护计划:制定五年保护规划(传承人培养、资料数字化、进校园、文旅融合等)。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