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陈默说“真”,他立刻付钱;陈默说“假”,他扭头就走
作者:一顶乌纱
“于老师,哎呦喂,我的于老师!您息怒,您千万千万息怒!这事儿……这事儿它怪我!全都怪我!是我办事不周,是我糊涂!”
宋朝风边说边观察于歉脸色,见他依旧面陈如水,连忙解释道:
“是这么回事……您听我解释。预定这壶的,是跟我打了十多年交道的老主顾,王老板!就是那个在山省做能源生意的王总,今年刚过完年还在我这儿请走了一尊铜鎏金佛座像的那位,于老师您当时应该也见过,可能还有印象?”
宋朝民解释着。
倒不是说他真担心得罪于大爷。
再怎么说他也在这个行当里面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三教九流的人都见过,肯定是自己的底气的。
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事儿确实是他做的稍微有那么点儿不太舒坦。按行话讲,这叫不讲究。
于大爷虽说对这把壶犹豫了三个月,迟迟没下定决心,但也确实是明明白白、第一个看上这壶的主顾。
纵然这不是在古玩街,当场校验眼力见儿的地方。没有什么别人看的时候,其他人不能打扰不能出价的规矩。谁出价高,谁出价快,谁做买卖做的爽快,那就出给谁!
但这行当,讲究的是个“人情”,做的是老主顾的生意,靠的更是口碑和交情。
这种情况下,按理说,这壶既然许给了王老板,无论于大爷买还是不买,他都该立刻打个电话,客气地说明情况,这叫“通气儿”,是对客人的礼数,更是尊重。不,单单打个电话说明都显得诚意不足!搁在过去老派的规矩里,像这样截了熟客看上的东西,掌柜的都得提着礼物,亲自登门去给人家赔个不是,解释清楚缘由,求得谅解,这才叫会做人,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
想到这里,宋朝风只觉得压力更甚。
继续说明缘由。
“这位王老板,也是我这儿的老顾客,也信得过我这个小店。前几天通电话,他正好问起有没有好一点儿的紫砂,要得急,说是要送一位关键人物,那领导别的都不爱,就独好这一口紫砂茶韵。我……我一时口快,就提了嘴您看上的这把壶。我本来也就是那么一说,压根儿就没想过卖,我想着这王老板人在外地,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