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报告惊鸿
作者:高山望月1
雷雨砸在窗玻璃上的声音像敲鼓,陈正国的钢笔尖在稿纸上顿了顿。
窗外闪电划破夜空,映得他眉心微蹙,仿佛那道光也劈开了记忆的裂缝。
台灯暖黄的光晕里,日记本摊开的那页还留着前世张建国受贿的记录,墨迹在潮湿的空气中洇出淡蓝的痕,像是未干的心事。
他伸手抚过“周明远”三个字,指节微微发紧——前世这人是在他进看守所后才浮出水面的,如今却提前在拨款清单里漏了马脚。
雨水顺着窗缝滑落,在窗台积成一汪水洼,倒映着他眼中压抑的怒意。
“不急。”他对着空气轻声说,像是安抚前世那个束手无策的自己。
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某种从地狱归来者的冷静与从容。
抽屉最深处的笔记本被翻到最新一页,封皮上“省级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经验”几个字是他重生后亲手抄的,每一笔都带着刻进骨头的记忆。
纸页边缘微微泛黄,显然已被反复翻阅。
前世江州市错过这个试点名额时,他正蹲在看守所数霉斑,如今得把这机会抢回来——不只是为了仕途,更是为了那些曾因政策失误而失去生活希望的人们。
钢笔尖重新落下,稿纸沙沙作响,像是风穿过废墟。
陈正国的思路比窗外的雨更清晰:青河区32个老旧小区的具体数据在脑海里过电影,哪几栋楼墙皮脱落最严重,哪片区域地下管网年久失修,前世他跑断腿才摸清的底,今生早烂熟于心。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老人佝偻的身影、一群孩子踩着积水上学的画面。
当写到“科技园区与城市更新联动发展”时,笔尖突然加重,在“联动”两个字下划了道深痕——前世科技园区二期选址时,周边老小区拖了半年后腿,开发商直接转投邻市,这亏他绝不会再吃。
他想起那次会议中市长失望的眼神和群众愤怒的抗议信,心中燃起一股隐忍的火焰。
后半夜雨势渐小,陈正国揉了揉发酸的眼眶。
办公室内只剩台灯与电脑屏幕的微光,附录里的资金监管模型图已经画了第三版,每个箭头都标着具体部门的权责,细致如棋局推演。
他想起刘芳下午递来的拨款清单,周副主任急红的眼——这模型图要是落地,那些想在改造款里捞油水的,连下嘴的地方都找不着。
他嘴角微扬,仿佛已看到那些躲在暗处的手被钉死在这份报告之上。
“叮——”
手机屏幕在凌晨五点十七分亮起,是苏若雪的消息:“熬夜别喝咖啡,我煮了小米粥,放你办公室抽屉。”陈正国嘴角翘了翘,伸手摸向右手边抽屉,果然摸到一个温热的保温桶。
粥香混着雨水的腥气钻进鼻腔,他突然想起前世苏若雪在他出事那天,抱着保温桶在看守所外站了整宿,指甲都掐进掌心——这一世,他要护着这碗粥的温度永远不凉。
他低头轻嗅,眼底泛起一丝柔软。
晨光透过窗棂时,陈正国放下最后一笔。
《关于青河区老旧小区改造的系统性建议的封皮在桌上泛着浅黄的光,他数了数页码,正好37页——和他重生回来的天数一样。
窗外乌云渐散,一线阳光落在封面上,仿佛命运的印记。
“陈主任!”
刘芳的敲门声带着小跑的急喘,她一头冲进来,脸上还挂着清晨的寒意,“您快看这个!”
她将笔记本电脑放在桌上,屏幕上是某论坛的页面,帖子标题刺得人眼睛疼:“青河区改造款够修三次故宫?”配图是模糊的预算表截图,评论区已经炸了锅,“吃相太难看”“查查领导亲戚”之类的回复刷了满屏。
刘芳的指尖在发抖,发梢还沾着晨露:“我五点就刷到了,删帖申请递了三次,对方像有备而来,刚删完又冒出来……”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