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行情非常好
作者:萧柔
对于养刁了嘴巴的崔娴来说,都非常满意自己的东西。不管是鸡蛋还是小鸡,他们就吃去吧,保证一吃一个不吱声。
等下次再想买到这么好的货,那就看缘分了。把被窝卷放到三轮车上,崔娴的身体是完全解压了。
顺着被指引的方向,朝着集市过去。鄂脱坷旗地广人稀,她入住的旅社附近,还能看到些许行人,等骑了一会儿之后,行人渐渐稀少。
放眼望去,好似地表有些淡淡鹅黄色展露,但近处却依旧是寸草未见的土地。
三轮车载重,骑行速度不如自行车那样快。花了一点时间,才到集市郊外,崔娴盯着那些蒙古包惊叹不已。
这些牧民,赶个集都如此大阵仗吗?不但是把家当移动城堡给挪过来了,甚至更远处还能看到牛羊被围圈的景象。
随后反应过来,这个时候多数牧民,都是逐水草而居。蒙古包随时都能收整好,被携带移动到更适合居住、生活、放牧的地方。
他们赶个集就携全部家当出行,倒是也不意外了。
郊外的一片空地上,到处都是牧民搭建的蒙古包。崔娴心中隐隐有些激动,她还没有近距离看过那个神奇的建筑。
随着崔娴距离越来越近,蒙古包由小变大。而周遭还不停地有骑着马、牵着骆驼、赶着牛羊的牧民前来。
她也是头一次,见到如此大阵仗的赶集规模。双眼应接不暇,很多东西对她而言都很新鲜,恨不得现在浑身长满眼睛,让她看个痛快。
这可是要比逛县城的菜市场,更有吸引力的。崔娴也没忘了自己前来这的目的,眼睛落在成群的牛羊上。
在汤技术员那买羊的时候,也有询问了一些,关于如何辨别健康牛羊的技巧,心中多少有些底气。
从几个蒙古包中间穿行过去,崔娴的三轮车在蒙古包面前,显得要娇小许多。近距离观看,更是钦佩这些游牧民族的智慧。
从外表看,蒙古包作为一个用来野外居住的建筑,的确是很完美。除了能保暖防寒之外,更是能够方便携带。
崔娴看蒙古包外面一层,应该是用什么动物皮毛缝制而成的,韧性非常好。崔娴很是羡慕,要是自己也能有一个这样的蒙古包,日后出行在外,就可以不用简易帐篷将就了。
不过如此大的一个东西,制作起来肯定不容易,现在崔娴也就只能奢望一下。
靠近集市内部,崔娴找个地方停了三轮车。一路吸引不少人的目光,不过没人前来问价。这集市的规模的确不小,每个卖家之间隔着很大的空隙。
有好多在售卖牛羊的,占据更宽敞的地方。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说蒙古话的,崔娴压根听不明白。
崔娴也不着急,先停稳了车子,观察一下这边如何进行买卖。黑市有黑市的交易方式,菜市场有菜市场的买卖规矩,她初来此地,当然要先看看他们是如何交易的。
观看一会儿,虽然言语不通,但看了几个交易成功的现场案例之后,崔娴也有些小经验。
这些人,并不只是单纯的卖家或是买家的身份,交易也并非一定通过现金来完成。他们手中都有不同的货品,相互之间会看货,然后商定对等交易的价格,满意就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
没错,有些交易并非是用现金来买,而是可以以物易物进行交易。
在生产队,也有这样的交易方式。像是宋坤买豆腐那家,有人就拿黄豆换豆腐也是可行的。崔娴没想到,像是牛羊等大宗活物的交易,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
崔娴打算小试牛刀,目光盯着不远处有个卖小铃铛的地方。刚才她看到,有人拿着一罐子什么东西,换了一把铃铛,这些小铃铛声音非常清脆。
日后再遇到野外宿营的时候,铃铛可以用来警戒,能额外提供一层保障。
趁周遭无人注意到她,偷偷摸摸在竹筐底下鼓捣。从罐子里,拿出来十个西红柿,她准备去换铃铛。言语不通,崔娴也不知道这次尝试是否成功,兜着西红柿过去卖家那。
对方见有顾客上门,说了好多话,崔娴感觉那语言好似弹珠往耳朵里滚,却一个字都没听明白。蒙古话就是另外一种语言,跟生产队听到的方言完全不同。
方言她还能靠着只言片语,猜测出来个大概意思,而这是完全听不懂。
但崔娴可不会轻易放弃,拿着一颗西红柿,又指了指一个小铃铛。对方秒懂,点了点头,分别伸出左右手的食指。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