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议辅之议·谁可摄政
作者:落花花啊
朝堂寂而不乱,乱而不喧。
皇帝病重的消息未曾公开,但朝中各部早已嗅出异样。三日内,御前未批奏折,礼议署每日对外闭门议事,宗正府、兵部、文庙的书令来往频繁,未央宫内守卫加紧,内侍调班,不发诏令。
一个无声的信号,在各层权力之间迅速扩散:
——中枢空位。
在皇帝明确“暂不宣政”的默认态度下,各方所要争的,已不再是继位之人,而是“如何在制度上承认皇帝可以不主持”的新形态。
而围绕这个真空,第一个被端上案头的,就是“议辅制”。
这项制度原本藏于礼议署三年前废置的一套备选制度中,提出者是简惟之,主旨是:
“若皇权不稳、国主不临,则由礼议署、文庙、宗正三方组成‘议辅厅’,设一人或三人总裁制,替行御令、批政、协调三策,但不得更改律令、废立将臣、调兵涉地,仅行政调裁。”
原本这一案只是学理推演,从未真正使用。
可当权力真空持续七日,议辅制,突然成了最被争抢的位置。
七日后,礼议署召开闭门评定会。
杜望开口第一句话便是:“皇上不问政,我们就得问问自己,能不能担得起。”
简惟之道:“若三策制度最终仍需人来维系,那所有制度只是换了个壳的皇制。”
“议辅制若成,我们必须立定一条线——这只是过渡,而非归位。”
林若雨没说话,只盯着墙上挂着的《三策分纲图》,指尖微动。
杜望忽然转头问她:“若设议辅,你愿上吗?”
她答得平静:
“不愿。”
“因为我若执政,便没人信策了。”
“我要留下一个清清楚楚的分野——我主持制度,不主持权力。”
“谁执政都可,但别让我来。”
三人面面相觑,良久沉默。
简惟之叹息:“你已经比我们更像‘前朝’了。”
而宗正府几乎在同一时间召开宗室集议会。
赵熙言辞恳切:“礼议署欲设‘议辅’,我宗室必须争得一席。”
“若权力真由文臣共持,则宗脉威严将彻底边缘。”
有郡王反对:“可我们无实际行政经验,强取之位,怕反激众怒。”
赵熙却冷声道:“我们不争权,我们要的是‘不被遗忘’。”
“此时不争,将来只配在宗谱里画名字。”
最终,一致通过推举“庆王之子赵纬”为宗正府议辅人选,文治出身,性格温和,可谓“防御性参与”。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