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测试(第2/4页)
作者:糖醋人
朝廷每年收税已是艰难万分,如今仅这一条从应天到顺天的水泥路,随便就能带来几百万两银子的利润,这让他顿感自身认知的局限。
朱瞻基没有察觉父亲的疑惑,他的思路其实源自现代高速公路的盈利方式。
收费固然重要,但现实中明朝的条件不允许完全封闭道路,马车更无法强制限行。
于是他转而考虑服务区的商业价值。
马车长途运输速度慢,每隔几十里就需要休息补给,这样每个服务区都会产生可观收益。
高速公路的商业模式,表面上看是自愿性质,没人*你消费,甚至有不少项目是免费提供的。
然而,常来的人都清楚,那些零食、饮料、矿泉水暂且不论,长途跋涉之后人本来就容易饿渴,加上地方特色的美食*,几乎没人能完全抵御住这种吸引力。
或多或少,大家都会有所花费。
而且现在可不是未来世界,只要身体撑得住,白天黑夜都能赶路。
在这样的夜晚,别说马匹难以坚持,光是荒郊野外出来觅食的野生动物,就够普通人头疼的了。
因此,天一黑下来,除非非常紧急,否则大多会选择停下歇息。
这样一来,高速服务区里的旅馆等设施自然会被充分利用。
可以说,相较于强制征收的过路费,朱瞻基更倾向于这种自愿消费的方式。
它不仅利润更高,还不用担心有人逃避检查站。
此外,这种服务区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租赁的方式外*营,这样连日常管理都不用操心。
当然,最重要的是得说服自己那不太聪明的父亲,别急着立刻开始修路,也不要轻易放弃这个想法。
当时机成熟时,朱瞻基又补充道:“当然,修水泥路的事我们也别太着急,毕竟这条路还有不少问题,短距离的话问题不大,但要是长距离的话,无论是线路规划、水泥桥设计,还是开山辟路,都需要时间深入研究。”
朱瞻基简单地向朱高炽提到了修建水泥路可能遇到的困难。
听完后,朱高炽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表示理解。
他并非不懂道理,只是有时固执己见,也知道儿子说的是实话。
见此情形,朱瞻基便没有再说下去。
很多事情做到适可而止就好,让他父亲知道修水泥路的好处,是为了避免将来反对修路,甚至鼓励支持。
而提到修路的难点,则是为了安抚父亲,让他不要操之过急。
就在朱瞻基与朱高炽交谈之际,工部用来试验水泥路的马车又一次进入了众人的视野。
朱瞻基看到这一幕,瞟了一眼身旁剩下大约三分之一的檀香,嘴角微微翘起。
按照工部的测算,一炷香的时间大概等于半小时,三分之二则约为二十分钟。
从仪凤门到长江码头的距离是四里,往返就是八里。
由此推算,这辆马车在这个区间的平均时速接近十二公里。
即便马车上装着五百斤石头,还坐着一个一百多斤的车夫,这样的速度依旧显得相当可观。
也许看起来不算特别快,但要知道,那个年代普通马车的时速通常在五到十公里之间。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