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3/4页)
作者:糖醋人
朱瞻基点头表示认可,觉得这与他的预期大致相符。
水泥路的优点,除了避免像砖石路那样因局部下沉而频繁维修的麻烦外,最大的优势在于雨季时的表现。
与泥土路常因积水而变得泥泞、阻碍车辆通行不同,水泥路完全不受影响。
在这个时代,多数道路都是泥土铺设的,只有在应天这样的帝都附近,城外才有砖石路面。
换作其他地方,绝不会这样讲究。
然而,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雨雪天气里,泥土路几乎无法通行,若降雨量过大,可能需要数日晾干后才能正常使用。
这便是当时人们较少长途跋涉的原因之一,并非仅因交通方式缓慢,道路状况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旦遇到下雨天,即便乘坐马车也可能陷入困境,而一旦被困,短时间内难以脱身。
若是在荒郊野外,饮食供应都会成为难题。
……
这样一来,随着水泥路逐渐普及,出行将变得更加便利,其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
毕竟“要想富,先修路”
的口号并非空谈。
一旦道路运输条件改善,即使交通工具仍是传统的马车,但由于不受天气等因素干扰,货物运输更加稳定,自然有助于商业繁荣。
当然,前提是需要对商业体制作出相应调整。
不过这对朱瞻基而言并不紧迫,毕竟这是大明朝的第一条水泥路刚竣工的时候。
听罢周忱的说明,朱瞻基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而站在一旁的朱高炽则显得颇为兴奋。
“这么说来,运送粮饷岂不是会快得多?若从应天到顺天的水泥路建成,一车粮食能节省多少时间呢?”
周忱听闻此问,立刻回答道:“回禀太子殿下,水泥路确实能节省不少时间,但具体能省下多少,因为第一条水泥路刚完工,工部尚未测算出确切数据,所以目前没有明确结果。”
“费用多少?”
姚广孝在一旁听到这话,忍不住打断周忱的话,还没等周忱回答,他又接着说道:
“我是说如果修一条从应天到顺天的水泥路,像眼前这条一样,大概要花多少钱粮?”
“这个………”
周忱听后,脸上浮现出几分尴尬之色。
水泥路的成本倒好算,但应天到顺天的路,虽然知道两地相隔多远,可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没有具体测量根本没法报出数字。
毕竟不管是劈山还是架桥,这些成本根本没法估量。
姚广孝看周忱这样子,可能猜到了他的想法,停顿片刻又问:“眼前这条路花了多少钱粮?”
这个问题明显比刚才那个复杂得多,周忱一听顿时松了口气,马上答道:
“从仪凤门到江边码头,距离大概四里,总共用了五十名工匠,从测量到完工加上维修,按每位工匠的熟练度不同,每人每天的工钱约二百文,一共用了六天,所有工匠的工钱总计六十两银子。”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