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两次儒学大变革!统一华夏古代思想的皇帝!(第5/8页)
作者:只喝白水
而他从来都不这样认为,他从来不认为应该无条件忠君。
在孔子看来,“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也就是说,大臣出仕侍奉君主的目的是奉行天道,使国家走上符合天道的道路,如果做不到,那就不要当官。
并且,君主首先必须以礼使臣,臣子才能忠君。
除此以外,董仲舒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弄出来的其余说法,也让孔子觉得很陌生。
这跟他提出来的儒家思想,有任何关系吗?
孔子摇了摇头。
他此刻的心情有点复杂。
对于董仲舒说服皇帝执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是很欣喜的。
但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这种改造,他又不太能接受。
……
春秋战国位面。
儒家亚圣孟子看着高空巨幕,脸色不渝。
相比较于孔子,他更加不喜董仲舒这一套。
尤其是“君为臣纲”这种无条件忠君的愚忠意思,他更是很厌恶。
当然,这也很正常。
因为孟子对于君臣关系的看法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这种强调君臣双向尊重的思想,与董仲舒提出的臣子单方面忠君思想,无疑有着本质区别。
……
大汉武帝位面。
董仲舒看着高空巨幕,心中长叹一声。
他乃是儒家大儒,熟读儒家先贤的诸多著作,当然对先秦儒家思想很了解。
故而,他心中也知道,他提出的“君为臣纲”思想,并不符合先秦儒家思想。
但是,他更清楚一点。
那就是先秦儒家的那些关于君臣关系的学说,是得不到君主认可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行,在如今大汉这个中央集团大一统王朝,更不行!
故而,儒学要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就必须抛弃或者重新诠释那些思想,要满足皇帝加强君权,树立君权至高无上地位的需求。
当然,从内心真实想法来说,他也不赞同无限拔高君权,所以才会“天人感应”之说来对皇权进行一定限制。
……
【汉武帝要求董仲舒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