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顾虑(第2/3页)
作者:你很会呐
朝廷直属的国企并非由地方官府管辖,而是像一颗钉子一样插入地方,以此来相互监督地方事务,使朝廷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这种做法无疑具有前瞻性和长远眼光。朱元璋轻轻抚着下巴,神情变幻莫测。朱标也在默默思考,认为此法可行。明朝疆域广阔,朝廷难以全面顾及,即便是在应天府,对地方状况也未必能全面掌握,若能借助国企形式在当地布下耳目,不仅有利于国家安定,也能对地方官员形成极大震慑。
朱标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认为不妨尝试一下。”
“眼下盐业已在夏白手中有所成效,不出几年,朝廷不仅能回收成本,甚至可以获利,这不仅能打击私盐商贩,还能减少商人的高额利润,为百姓减负,实在是一举多得。”
朱元璋瞥了朱标一眼,又看了看夏白,心里有些不安。
他说道:“应天府和其它布政司不能相提并论,这点你应该很清楚。”
夏白点头笑道:“陛下圣明。”
“京都盐业的运营方式在各地并不通用,这除了需要盐池,还需要煤矿的支持。目前来看,这种模式更适合北方,南方推行起来则较为困难。”
“而且制盐的成本不算太高,最大的开销在于运输。”
因此,他提议将驿站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维持现状,另一部分改为‘邮局’,专用于转运货物;或者,朝廷可以在驿站沿途再建一家国企,专注于货物运输。
朝廷可发行专用的‘票引’,根据商品种类、重量等因素进行定价。当然,若有军国大事,驿站优先,但在平时,‘邮局’也可以使用那些便捷宽敞的道路。”
朱元璋皱眉沉思,驿站关系到军国大事的传递,他虽多次精简官府,但从未动过驿站分毫,他知道情报的重要性,兵贵神速,而信息传递同样价值连城。
驿站的地理位置虽佳,但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即便天下交通如此繁忙,驿站也只在极少数的日子里派上用场。这种资源的浪费无疑令人惋惜。若能善加利用,不仅能够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还能借此掌握各地商业活动的情况,帮助朝廷了解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甚至可以遏制走私行为,掌控信息流通。
然而,驿站牵涉甚广,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国家大事。尤其是在边境局势紧张之时,耽误军事情报的传递,后果不堪设想。
朱元璋对此顾虑重重,不敢贸然行动。
夏白早已料到朱元璋的担忧,于是躬身说道:“驿站的问题并非急需解决,尤其是北方,因其煤矿资源丰富,暂时不必着急调整。臣建议先在北方各府开办盐业企业,既能减轻百姓负担,又能缓解朝廷的压力。”
夏白深知改革需循序渐进,他虽然希望彻底改革驿站,但他明白朱元璋不会轻易接受。因此,他提出开办盐企,既可逐步推进改革,又能通过盐业带动就业、促进基础工业的发展,并将自己的商业理念推广至全国。
他要从朱元璋不太在意的“商”入手,只有当商业力量壮大,培养出足够的人才,积累足够的实力,并显著推动社会进步后,朱元璋才会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进而愿意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制度。
朱元璋听后眉头紧锁,严肃地说:“你的提议不错,但我们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持你。仅应天府一项就花费了四万两白银,若是在整个北方推广,几十个府的开销将是天文数字。我们确实想帮忙,但实在是无能为力。”
朱元璋直视夏白,他知道对方不会轻易放弃。既然已经谈了这么多,总不能空手而归。他倒要看看,夏白如何自筹资金。
夏白当然明白朱元璋的难处,直接要求拨款显然不可能。所以他转而寻求政策支持。
夏日白说道:“此次臣所求,并非银钱。除了将地方灶户并入盐商体系,再获取部分必要的煤矿外,更重要的是恳请陛下允许臣参与铁矿的开采。臣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既然朝廷无法提供,那便自行解决,依靠工人们自己挖掘矿石,提炼出制造蒸汽机所需的生铁。若能成事,说不定还能进一步改进蒸汽机技术,让它服务于铁矿的开采工作。”
“望陛下恩准。”
今日事务繁杂,可能仅更新两章。
——
“铁矿?”
朱元璋略感惊讶。
他还以为夏日白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谁知只是希望得到铁矿开采的权力?
如今大明的铁矿开发既有官方经营也有民间自发。他对那些国营铁冶场并无太多好感,在洪武七年时曾下令设立十三个国营铁冶场,每个场设一名正八品的大使和一名正九品的副使。
对这十三个国营铁冶场,朝廷每年都有明确的产铁指标,总计达到八百零五万斤以上。
当然,这并非大明实际的年产量。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