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本该如此
作者:贝才
宋聿反手握住她,点了点头,但目光依旧专注地看着前方。
医院里,消毒水的气味依然让人心生压抑。但这一次,有宋聿在身边,向暖感觉完全不同了。他抱着安安,沉稳地办理各种手续,排队等候时,他用宽阔的胸膛为女儿隔开拥挤的人群。做检查时,他抱着安安,轻声安抚,那镇定而强大的气场,让原本有些害怕仪器的小家伙也安静了下来。
当超声医生微笑着告诉他们“结果很好,冠状动脉恢复得不错,继续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就行”时,宋聿一直紧绷的肩膀才终于松弛下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向向暖,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都充满了如释重负的喜悦。
回家的路上,车里的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宋聿甚至跟着车里的音乐,轻轻哼起了不成调的军歌,逗得安安在他怀里手舞足蹈。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一家三口身上,温暖而明媚。
经过这次风波,宋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温暖的港湾,更是需要用心守护的堡垒。他深知自己的职业注定了他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在家人身边,但正因如此,在能够相聚的时光里,他更要倾尽所有,让爱意充盈在每一个细节里。
他开始有意识地规划家庭时间。天气好的周末,他会带着向暖和安安去附近的公园散步,让女儿接触大自然。他用相机记录下女儿每一个可爱的瞬间,第一次稳稳地坐起来,第一次清晰地发出“妈妈”的音,甚至她嘟着嘴睡觉流口水的样子,在他眼里都是最珍贵的画面。他还学会了给女儿扎小辫子,虽然最初笨手笨脚扎得歪歪扭扭,但看着镜子里女儿新奇又开心的样子,他感到无比的满足。
对于向暖,他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精神上的依靠。他鼓励向暖重拾之前的兴趣爱好,比如看书、画画。有时晚上安顿好安安睡下后,他们会并肩坐在沙发上,宋聿处理一些非涉密的文书工作,向暖就在一旁安静地看书,或者画一些安安的成长素描。偶尔抬头,目光交汇,无需言语,便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相通。他会跟她聊一些部队里能说的趣事,分享他的见闻和思考,真正地将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最平等的伙伴。
向暖能清晰地感受到宋聿的变化。他的爱,不再是年轻时炽热却可能略带粗疏的冲动,而是沉淀为一种更深沉、更具体、更负责任的情感。它体现在每一天清晨温热的早餐里,体现在深夜他为孩子盖被子的轻柔动作里,体现在他认真研读育儿书籍的侧影里,更体现在他每一次紧紧握住她手心的温度里。
这份“加倍的好”,如同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地浸润着向暖的心田,修复着那场大病带来的创伤,也让她更加确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所有的等待和坚守,都是值得的。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小院染成一片暖金色。宋聿刚下班回来,军装还没来得及换下,就被摇摇晃晃学走路的安安抱住了腿。小丫头仰着红扑扑的小脸,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爸……爸……”
虽然发音还不太标准,但这清晰的一声,让宋聿整个人都愣住了。随即,巨大的喜悦像烟花一样在他胸膛里炸开。他一把将女儿高高举起,惹得安安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向暖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眼角眉梢都染上了幸福的笑意。
自从安安清晰地喊出那声“爸爸”后,宋聿觉得自己的世界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光芒。他愈发珍惜在家的每一分每一秒,那种“加倍的好”逐渐从一种刻意的补偿,内化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流淌在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里。
他开始更细致地观察向暖的需要。注意到向暖因为前段时间的焦虑和熬夜,脸色不如从前红润,他会悄悄去药店咨询中医,买回黄芪、当归等药材,耐心地按照说明炖补气血的汤水。看到向暖盯着一件大衣袖口磨起的小毛球微微蹙眉,第二天,一个崭新的、小巧的毛球修剪器就出现在了她的梳妆台上。他甚至开始偷偷学习编织,起因是听到向暖随口说羡慕邻居家孩子有妈妈织的漂亮毛衣。尽管他手指粗大,拿着细长的织针显得笨拙又滑稽,时常织了拆、拆了织,进度缓慢,但他乐此不疲,想象着女儿穿上爸爸亲手织的毛衣时可爱的模样。
安安的成长更是他关注的焦点。他专门用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录安安的点点滴滴:“某年某月某日,安安第一次独立迈出三步。”“某日,安安指着月亮,发出‘亮’的音。”“今日,安安格外喜欢我给她新买的那个小黄鸭洗澡玩具。”……这本日记,成了他军装口袋里最珍贵的物品,胜过任何文件。他还托战友从大城市买回了一台当时还算稀罕物的录音机,录下安安咿呀学语的声音、咯咯的笑声,甚至偶尔的哭闹声。他说:“等以后她长大了,出嫁了,我们想她了,就能拿出来听听。”
这种细致入微的体贴,让向暖时常感到自己被浓浓的幸福包裹着。她不再是独自扛起一切的战士,而是被精心呵护的伴侣。一天晚上,她靠在宋聿肩头,看着灯下他认真记录日记的侧影,轻声说:“宋聿,你不用这样的。真的,你已经做得够好了。”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