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暗中窥视
作者:虾蟹
季节更替,暖风拂过山峦,将最后一片残雪消融。山林褪去冬日的萧索,换上了一身浓得化不开的苍翠。船厂以北,一处沐浴在阳光下的缓坡上,新开辟的参田被一道道结实的木栅栏圈护起来,远远望去,如同镶嵌在山野间的一块碧玉。
一排排精心修整的苗床之上,用以遮挡烈日的棚帐投下斑驳的光影。棚下,无数娇嫩的人参幼苗已经钻出泥土,舒展着它们掌心般大小的叶片,每一片叶脉都清晰可见,饱含着旺盛的生命力。几位从附近村落请来的老农,正佝偻着身子,戴着草帽,动作轻柔地在苗床间拔除杂草,或是用木勺舀起清水,小心翼翼地浇灌在参苗的根部。他们脸上的神情专注而虔诚,仿佛在侍奉着什么神圣之物,那份细致,胜过照料自家的孩童。
布占泰和李望并肩立在田埂上,双眼被眼前这片绿油油的景象填满,瞳孔里几乎要映出金灿灿的光芒。在他们眼中,这哪里是一株株纤弱的幼苗,这分明是一座座码放得整整齐齐,只待开采的金山银山。
“杨大人当真是天神下凡!”布占泰粗犷的嗓音里充满了敬畏,他凝视着那些翠绿的叶片,由衷地发出赞叹。他活了这大半辈子,在山林里摸爬滚打,见过无数次挖参客为了一株野山参拼上性命,却从未敢想过,这集天地精华于一身的山中神物,竟真能像田里的麦子和高粱一样,被人成片地种出来。
“谁说不是呢。”李望连连颔首,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就看这长势,根须定然茁壮。再有个两三年光景,咱们就备好库房,等着往里堆银子吧。”
回想当初,杨旗提出要人工种植人参时,他们二人嘴上应承,心里却犯着嘀咕。这可是几百年来都没人办成的事,一个京城来的年轻官员,纸上谈兵罢了。
可当他们亲眼目睹,那些被特殊药液浸泡过的参籽,在杨旗所传授的催芽、育苗技术下,真的破土而出,长成这般喜人的模样时,心中所有的疑虑都化作了冲天的信心。如今,他们对杨旗的信赖,已经近乎于一种盲目的崇拜。
“大人,我觉得,眼下这一亩三分地,格局还是小了些。”布占泰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主动提议道,“这山坡向阳背风,土质又好,不如我们再多调集些人手,把周遭的山坡一并开垦出来,把这金山银山的规模再扩大十倍!”
“我正有此意!”李望立刻附和,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这东西太招人眼,必须派重兵看护。一草一木都金贵得很,绝不能出半点岔子。”
两人想法不谋而合,说干就干,立刻转身回去调派人手。命令下达,更多的军户和女真族人被组织起来,带着工具涌向这片山坡,开垦新参田的号子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参田四周的守卫力量,也骤然增强了一倍不止。
一队队持矛的护卫队士兵,分成数班,日夜不间断地在参田外围的山林中巡视,任何胆敢靠近这片禁地的可疑之人,都会遭到毫不留情的盘问与驱离。
他们要守住这个秘密,一旦人工种植人参的法子泄露了出去,那岂不是要便宜了别人。
这日午后,李成梁亲自带领一队护卫在辖区内巡山。队伍行进至参田西侧一片幽深的密林时,队伍最前方一名眼力敏锐的护卫忽然抬手,示意队伍停下。
“队长,您瞧那儿!”他压低声音,手指着地面上一处低矮的灌木丛。
李成梁快步上前,用手中的佩刀拨开纠缠的枝叶,目光落在地面上,眉头随之紧锁。泥土上,留下了一串不算分明的脚印,凌乱地交错在一起,显然并非一人所留。他蹲下身,仔细分辨着印记的深浅和轮廓,心中有了判断。留下这些脚印的人,穿的既不是军户配发的厚底布鞋,也不是女真猎户惯穿的软底皮靴。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