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6/9页)
作者:~author~
此前的话题在于太后干政、外戚乱国。
秦念绕这么一大圈,无外乎就是说明有能力的皇帝可以借助各种势力稳固皇权。
当皇帝年幼,就只能是太后临朝称制。
刘彻因窦太后之故,极为不喜后宫干政,尤其不喜太后干政。
可主少国危之际,若有吕后这样的太后,王莽、赵匡胤这种人又如何能够篡位?
“如果一个王朝的存续寄望于‘霍光’的存在,那么它的存续只能叫做侥幸,亡国才是应得的。”
了解诸多后世之事,刘彻对于将八岁的刘弗陵托付给霍光一事,已是越想越觉得侥幸。
【秦念:皇权更迭之际,有一个堪称致命的问题——皇帝早逝,继任者年幼。】
【刘秀:故而你支持太后临朝称制。】
刘秀依旧不喜欢秦念这个想法。
纵然吕太后于社稷有功,但她确实为吕氏揽权,甚至废杀少帝,安排吕氏外戚就任要职。
吕太后崩后,诸吕专政擅权,欲为乱。
若非诸王与重臣们联合诛杀吕氏一族,汉室必危。
此后薄太后几乎不干政、孝文窦太后图谋兄终弟及、孝景王太后几乎不干政、钩弋夫人被立子杀母、孝宣王皇后几乎不干政,再之后就是孝元太后王政君——
后世唐朝有武曌这个异类,篡位登基却得到李世民和李治的认可。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