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8/10页)
作者:~author~
两个时辰快到了。
【秦念:主要有两大原因:一在五征漠北、收复安南;二在《永乐大典》。】
【朱棣:原来是《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朱棣命解缙等人修书,“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修辑一书,毋厌浩繁”。
永乐二年修成《文献大成》时,朱棣审阅后发现收录的内容不完备。
于是命姚广孝、刘季篪、解缙等人重修,让礼部选拔朝野内外官员以及学识渊博的人纂修,又选拔国子监以及郡县学中擅长书写的生员抄写,直到永乐五年才修成。
朱棣将其命名为《永乐大典》,也清楚地知晓这将是他在文治上的极大功绩。
如今在秦念口中说出,他怎能不为之欣喜?
【秦念:《明会要》记载:“至是书成,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万一千九十五册。”这本书集天下古今事物于其中,堪称鸿篇巨制。】
【朱棣:正是如此!】
朱棣对此相当自傲。
《永乐大典》成书之后,古今各种事务就不再是散落众多书卷之中难以检阅。
甚至这百家之书也有利于大明重振百家。
【秦念:可惜了,朕未能一睹此书全貌。】
【朱棣:……为何?】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