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廿一(第4/7页)
作者:刘同柱
自己再不用心努力,怎能对得起这么多亲人、老师和同学?
吕老师告诉王援朝,今年继续担任新升初三(10)、(11)两个班的语文,并兼任(10)班班主任。让援朝进他所带的初三(10班)。
吕老师是宝丰中学“文革”前“老三届”初中毕业生,算起来和满囤渠村强人加能人的高奇等是校友,被后人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一代人。回乡后开始在自己所在的一间房村办小学当社办老师,一干十几个年头。一直是挣生产队工分,每月七块社办教师补助的一名社办老师。
王援朝在只几凹中学读到升初二时,吕老师才从一间房小学抽调到公社所在地只几凹中学担任初二(8)、(9)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并兼初二(8)班,也就是援朝所在班的班主任。
吕老师初中毕业,不愧为宝丰中学毕业的“老三届”。再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教学态度,在只几凹学校,是全体师生公认的好老师。自从吕老师担任他们班语文老师,他的语文成绩直线提升。
这一年,妹妹素清也升入初三年级,分在另一个班。倒是段富贵、郝月明和援朝同一个班。听说援朝又来上学,且同一个班,把两个家伙儿高兴得几乎蹦起来。
吕老师让援朝继续担任班长职务,他死活不应承。不是不给老班主任面子,也不是没这个能力,是怕因此耽误下功课。
他只敢有抓紧分分秒秒,一直谋心复习功课的心思,再不敢赌这场输赢。因为他赌不起,更输不起。
理所当然,现在他成了满囤渠村在只几凹中学读书的所有男女同学的真正领头人。看下面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事实。
现在满囤渠村在只几凹学校就读初三的包括王援朝、段富贵、郝月明、王素清、段玉翠共五人,段富贵、郝月明和王援朝虽属同一年出生,可王援朝一直是和比他们大两岁的是同学。至于素清和段玉翠,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都属小字辈。
至于刚升入初一(包括初二)的同学,王援朝更是当小孩看。
——无论年龄、资历、学习成绩,可谓真正意义上的“老大”。
更主要是,这支走读跑校生队伍,规模比过去小了不少。
有的因为吃不下每日二趟,来回二十多里路跑校劳顿之苦,或中途退学回家,或干脆小学毕业就未升学;有的是,家长看到土地下放,想让家里多个劳力以增加收入,硬把初中还未毕业的娃娃从学校拽回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娃娃,有几个自信有孟嘉禾、林枚之才华?与其到最后还是个考不上,倒不如及早回来地里劳动现实。
唉!一个人是一个人的想法,一家是一家的活法……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