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春生启蒙,先生点拨(第2/11页)
作者:张步忠
目前的状况,正好处于由“私立”向公办逐渐过渡的阶段。
冯春生和肃家的大儿子肃海川同桌——肃家出课桌,冯春生从家里搬了一条长凳。
肃家的三个儿子,文强、文正、文杰,各有一子一女。按照年龄排序,男孩分别叫海川、海容、海涛;女孩分别叫海娟、海霞、海英。老幺文斌,在国军服役,正值年轻少壮,目前尚未成婚,将来是否在外娶妻生子,尚未可知。
海川是肃文正的儿子,也是肃家这一辈的长子。二先生文正,因结发妻子婚后一直未曾生育,不得不再娶一房以续子嗣。直到年近不惑,才得了一子一女——所以,海川、海霞实为小妾所生。二先生给肃家孙辈取名海川、海容,其典出自两广总督林则徐总督府衙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则寄托着他对孩子们的厚望,同时也传达了他自己做人的准则和心声。至于女孩,除了随一个“海”字而外,最多也只是为了妩媚中听而已。
去年开春,冯春生进入本村学堂。一、二年级的教室在南庙的西厢房。他和肃海川坐在东边靠窗一排的第一个课桌。这一排四个课桌、八个学生,是一年级。西边一排四个课桌,同样八个学生,毫无疑问,就是二年级了。
两个年级共用一个教室,先生轮流给两个班上课。轮到一年级上课时,二年级安排自习——或者背书,或者默写,或者练习毛笔大楷小楷,均由老师临时安排。等到二年级上课时,把顺序倒过来就是了。
蒙学子入学,只能从识字开始。那时的教材,仍然沿用私塾的旧制——《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轮流转——这就是传统蒙学的三大读物“三、百、千”。这三本书如能扎扎实实地读懂,解决识字和一般的日用常识,肯定没有问题。如果连“三百千”都不能过关,那就只能留下来继续学下去。
两个年级在一个班上课,相互干扰是难免的。可这却给春生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
春生的记忆力特别强,凡是先生写在黑板上的东西,他只需默诵一两遍,很快就能背下来。先生每次检查背书情况,他几乎都是全班第一。所以当先生给他们讲完《三字经》当天的进度,要求默诵复习时,他早已成竹在胸。这时,他完全有多余的精力,跟着听二年级的课程《百家姓》。同样,当轮到他们班学习《百家姓》时,他已经能够很轻松地腾出时间,跟着二年级读《千字文》了。这样学下来,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他就扎扎实实地读完了《三百千》的全部内容,很顺利地过了识字关。
肃先生除了教学生读写识字,还把《三字经》和《千字文》的一些内容,梳理出来,时不时地给学生讲一些有用的常识。比如《千字文》开篇就讲“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三字经》中同样有“四时”“四方”“天干”“地支”等等。肃先生就依据这些内容,给学生讲日月星辰的运行,天干地支的来历,十二生肖的顺序……
春生特别喜欢肃先生穿插和归纳的这些内容。
比如,肃先生把二十四节气和中国历史朝代编成口诀,写在黑板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归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春生只需抄写一遍,然后再默诵一遍,很快就能背下来,并且牢牢记在心里。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