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明月还是那轮明月,远山却不再是那座远山(第2/9页)
作者:向晚的歌
迷迷糊糊地,就到了天亮。
天亮了,晚生来到勾娃家。
勾娃也刚起来,眯缝着眼睛,招呼晚生喝早茶。晚生给勾娃说了自己的想法,勾娃说这次正好要跑一趟敦煌,还说只要晚生不嫌辛苦,晚生的家里人同意的话,那就和他一起上一趟敦煌。
这可乐坏了晚生,还嫌什么劳苦。长根和红梅看着晚生这么兴奋,又想着一路上还要麻烦勾娃,就烙了几张油饼,煮了几个茶蛋,让他们在去往敦煌的路上吃。
想一想几年前,那也是一个天还未亮的清早,长根和三虎驾着驴车,从大洼山的山梁去到丰禾,给长根去拉盖上房的木料。
几年以后,勾娃驾着汽车,和晚生一起踏上了去往敦煌的长路,途中也经过了丰禾小镇。
烈日炙烤着大地,空气中没有一丝的风,三三两两的行人都在急切地寻找一块可以避阴的地方,地上铺着薄薄的一层绵软的五色细沙,那是昨天夜里从不远处的鸣沙山吹下来的,还没有来得及被工人们清除。
勾娃靠在党河边上的一棵高大的杨树底下,尽管这棵杨树无法完全遮挡住烈日带来的酷热,但是靠在上边可以歇缓一下气力。勾娃出门都会顶着一个大草帽,不管是遮风还是挡雨,大草帽都是非常管用的。
来到这敦煌城里的人,天南地北的都有,就连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也常常能够看到。
勾娃最早来这里的时候,觉得非常新奇,来的次数多了,见的人也多了,就不足为奇了。在他们身边走来走去,也会若无其事一般,偶尔听他们说上几句英语,如果自己能够接上话的,就会和他们聊上几句。那些外国人看到一个头顶大草帽,穿着简陋的、下苦力的小伙子能够和他们用英语讲上一通,眼睛就会大放异彩,都要给勾娃竖一个大拇指。
每到这时,勾娃都会在内心默默地生出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自己读了多年的书,虽然没有吃上一碗公家的饭,但是熬过的那些漫长的黑夜,还是没有白费,谁说读书没有用处!
现在,勾娃心上还有比这六月的天气更急燎的,那就是留在敦煌城里的和自己一起出门已经一个星期的晚生,到现在还没有离开敦煌的念头,这怎么让自己不着急呢?
勾娃从晚生的身上看到了多年以前自己的影子,自己当初又何尝不与晚生一样呢?几年以前,第一次来到敦煌,那也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看到了和家乡完全不一样的风景,看到了这些遍布在石崖之上的密密麻麻的洞窟,看到了绵延几百公里的鸣沙山。他也是为之心动,久久地被这座塞外小城所吸引,今天的晚生,就是当年的那个勾娃啊。
所以,勾娃很理解晚生现在的状态和想法。
临近晚上十点的时候,太阳缓缓地从鸣沙山落下去了,空气中的热浪也慢慢地在消退,勾娃收拾好了车上的铺盖,等着晚生回来。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