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洼山的改变,是悄无声息的(第2/5页)
作者:向晚的歌
就在前不久,就好像昨天一样,大伙儿坐在大洼山的大场里,一起商议修梯田,商议退耕还林。大伙攥紧了铁锨把儿,就好像一桩桩雕塑,恍惚间又闪现到碎娃的眼前来。
一阵冷风吹来,刮起了场院里的枝叶碎草,刷啦啦响成一片。
白色的月光倾泻在明晃晃的场院里,不声不响,好像要把这大场院凝固在历史的长河里一般。
夜越来越深,秋越来越凉。
不知道是因为家离这大场近的缘故,还是自己和这大场有着说道不清的缘分,每到闲下来,碎娃都要到这大场边的木桩上坐一会儿,坐上一会儿,碎娃就感觉无比的安静和舒畅,虽然他不知道大洼山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他至少了解大洼山的过去,大洼山的过去仿佛就和昨天一样。
一点微弱的星火摇曳在大洼山不起眼的一个角落里,那是碎娃在回家的路上点起来的一卷旱烟,碎娃吧嗒吧嗒地抽着,让凄冷的黑夜有了一丝淡淡的温暖。
大洼山的变化,给了碎娃许多的思考。
以前的大洼山,就好像是一位羸弱的母亲,哺育着饥饿的孩子,让人想起来就会热泪盈眶。这些年过去,这位母亲缓过了劲儿,她逐渐地丰裕起来,也多了一些从容。她的孩子,也都变得健壮起来,他们开始张望外边的世界,开始探索外边的生活,逐渐地淡出了这位母亲的视野。
过得这么艰辛的大洼山,用自己的包容和宽厚,悄悄地影响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于是,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论走到了哪里,骨子里、血肉里、精神里都携带了大洼山的基因。
眼看着一家家的青壮年都跨过门槛出了家门,碎娃心里也是犯起了嘀咕。
如果在这里操持庄稼,仅仅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那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眼看着六斤一年年长大,再过不了几年,娃儿就到了成家的年纪,如今,说个媳妇不比当年,没有一点儿厚实的家底,谁家的女娃愿意嫁过来受穷?
社会变了,人们的思想也变了,碎娃想着,自己不得不变啊。
这个秋夜,对碎娃来说,是漫长的。
一桩桩心事掠过碎娃的脑海,就好像滴滴答答的雨点儿敲打在瓦房上,久久不绝。
外出务工的念头,在碎娃的脑海中开始闪现,最终扎根下来。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