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院子里的人没乱(第2/6页)
作者:自牧余生
课一散,他就去了走廊尽头那头打电话。那边的信号没那么好,窗外正好能看见县城新盖的那一排白墙红顶的楼,像是临时搭出来给他们住的。电话那头古丽很快接了,声音有点急:“你开完了?”
“刚结束。”李明说,“我跟你说个事,县里有个意思,想做统一门面,名字上要往上加一层。”
古丽就沉默了好几秒:“你愿意啊?”
“这是愿意不愿意的事吗?”李明苦笑,“我是说,咱们得有个说法。县里的方向肯定要往统一上凑,这个我也能理解,人家要看整体。可咱们这边原先就出来一条路了,要是被并进去了,老乡那边怎么讲?”
“那你说怎么办?”古丽声音压得很低,显然是不想让院里的人听见,“你不可能一个人说服县里嘛。”
“我回不去啊。”李明说,“所以得你们先听听风声。我想的是,咱们也别硬顶,可以跟他们说:玉尔达这边线下就叫玉尔达甄选,不动;线上你们要统一前缀也行,但是得把我们这个名字放在前头的位置,不能变成尾巴。再一个,账号不能合并,账号是我们这个院里管理的,这是前提。你跟苏蔓说一声,让她把后台截图存好,谁来要,就说要走流程。”
“行。”古丽应了,“我知道你说的是啥意思。放心吧,这边我们看着。”
院里其实也不算太平。进了秋以后,大家手上的东西变成了干的、能放久一点的,像核桃、枣干、葡萄干,还有少量做好的粉条,这些好管,好装箱,也不一定非得走快的线。
可正因为能放,很多老乡就想一次性送多一点到院里,想着让服务站先帮忙卖了。苏蔓的小本子上这两天多了好几行“缓发”的标记——说白了就是货先收,钱得慢慢结,等前面那几批款回来了再给。这话要是李明说,大家都能理解;李明不在,古丽说,大家也能理解;可要是换成苏蔓说,多少就有点“不够分量”的意思了。
这天,马合木提又来了。他还是那身旧夹克,嘴角夹着风沙煮出来的干纹,进门也不绕弯儿,直接说:“我上次那一批,怎么还没给我打钱?”
苏蔓放下笔,抬头笑了一下:“大哥,你那一批是那天晚上车子装不下,放吐尔逊的冷柜了,第二天才跟着走的。我在本子上记了的,最迟这周末能到,你别急。”她声音不算高,尽量往温和里说。
“你们天天都说不急不急,我家娃读书要交钱的。”马合木提皱了皱眉,“我前天在巴扎听他们说,有几家比我晚送的都已经拿到钱了,是不是你们先给了认识的人?”
这一句就是要紧的了。院里的人一听都停了动作。偏偏李明不在,大家更怕这种话。古丽从另一间屋子里出来,把帘子撩开:“谁说先给了认识的人?你说名字。”
“我不说。”马合木提把话挂在嘴边,“反正有人拿到了。”
“你那天来的时间我记得,天都暗了,装车装不下,买买提江说别挤坏了,就先放吐尔逊那边,第二天一早送去县里的。”古丽把台账翻给他看,“你看,日期在这儿,装车记录也在这儿。钱是跟着车去的,车到了再打。你要觉得我们说的靠不住,你现在就给买买提江打电话,问他那天车是不是满的。”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