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王座的基石与裂痕
作者:小徐向前冲
“数字税”的风波在江南以建设性姿态介入后,并未如某些人预期的那样摧垮“元创协议”,反而在官方的最终实施细则中,出现了一些基于“鼓励小微创新”的税收优惠条款。这被外界广泛解读为江南工作室在新一轮规则博弈中的又一次胜利。协议的生态不仅稳住了阵脚,甚至因为证明了自身在合规框架下的生存能力,吸引了更多寻求稳定发展环境的创作者和机构。
然而,江南却在这看似稳固的“王座”上,感受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这震动并非来自外部的明枪暗箭,而是源于支撑这庞大帝国的根基——那些由代码、算法和分布式节点构成的,被认为坚不可摧的技术基石。
危机始于一系列微小却诡异的事件。
先是“星图”应用上,几位顶尖创作者的动态推送出现了难以解释的错乱,他们最新的作品被莫名沉底,而一些质量平庸甚至包含隐晦攻击性的内容却被短暂置顶。紧接着,“元创协议”的链上交易记录中,出现了几笔来源和去向都极其模糊的大额资产转移,虽然很快被社区治理节点投票冻结,但其绕过常规风控的路径让人费解。
最初,技术团队将其归咎于系统负载过高导致的偶发性bug和可能的新型黑客攻击。但随着类似事件频率增加,且攻击模式呈现出一种非破坏性、而是旨在“误导”和“干扰”的特征时,江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不是外部的黑客攻击。”负责协议底层安全的首席技术官面色凝重地向江南汇报,“我们追踪到的异常数据流,其行为模式更像是一种……渗透和潜伏。有未知的参与者,似乎已经掌握了我们协议核心层的某些非公开接口特性,在进行一种极其精密的‘规则内’操作。他们在试探,或者说,在‘污染’我们的数据生态。”
几乎同时,李泽寰给江南带来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他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一个由多家西方老牌传媒集团和科技巨头秘密资助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实验室”,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反向工程和系统性研究“元创协议”的底层架构,其研究重点并非模仿,而是寻找协议的“潜在攻击面”和“治理漏洞”。
“他们不想再造一个‘元创’,”李泽寰在加密通讯中语气严肃,“他们想找到一种方式,要么让它从内部变得不可信,要么为将来可能出现的、受他们控制的‘替代协议’铺平道路。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战争,江总。”
内外线索交织,指向一个令人心悸的可能性:“元创协议”这座看似坚固的数字城堡,其城墙之下,可能早已被挖通了地道。
更大的震动来自于内部。在一次针对近期异常事件的内部复盘会上,之前因理念不合而被边缘化的前财务副总裁林薇,虽然已不再担任实权职位,但作为股东代表列席会议。她在众人讨论技术方案时,冷不丁地插入了一句:
“我们是否过于神化了‘技术’本身?再完美的协议,也是由人编写和维护的。如果问题不是出在代码,而是出在……编写代码的人身上呢?”
她的话没有指名道姓,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与会者心中荡开了涟漪。信任,这个在去中心化生态中被反复强调的基石,第一次出现了细微的裂痕。谁能保证,核心开发团队中,没有人被外部势力渗透或收买?谁能保证,那些分布全球的治理节点,每一个都绝对忠诚于协议的初心?
江南沉默地听着,他能感受到会议室里气氛的微妙变化。技术团队感到被质疑的愤怒,管理层则流露出担忧和疑虑。林薇的话,精准地击中了在高度技术化外表下,依然依赖于“人”这个最不稳定因素的软肋。
他没有立刻反驳林薇,也没有安抚技术团队。他知道,此刻任何带有情绪的反应,都可能加剧这看不见的裂痕。
“技术的问题,用技术去排查。人的问题,用制度和透明度去防范。”江南在会议最后,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