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商道医者
作者:川英
团队又走访了附近的西羌村落——黑沟村。村里的羌奶奶今年 88岁,她给团队讲了“针灸救产妇”的故事:
“我姥姥当年生孩子大出血,村里的接生婆都没办法了,正好陈先生路过,他拿出银针灸了姥姥的几个穴位,又用西羌的艾草熏,最后姥姥和孩子都保住了。陈先生说。
针灸是中原的法子,艾草是西羌的宝贝,合在一起用才管用。”
在草原上的蒙古包村,牧民老巴图也分享了故事:
“我太爷爷是草原商队的向导,有一次被马踢伤了腿,骨头都露出来了,陈先生用草原的草药敷在伤口上,再用中原的夹板固定,不到一个月就好了。太爷爷说。
陈先生不仅治病,还教大家认草药,哪些能止血,哪些能退烧,都画在纸上教给我们。”
半个多月里,团队走访了八个村落,收集到十几个关于陈先生的故事。这些故事里,陈先生的形象渐渐清晰:
他背着黑漆药箱,懂中原草药、西羌针灸、草原医术,走到哪里就把医术传到哪里,把善意带给各族人,就像昆仑山上的雪水,滋养着商道上的每一个生命。
在陈家沟陈老爷子的指引下,团队找到了陈先生的曾孙陈建军。陈建军住在县城里,是一名中医,家里还保存着陈先生留下的遗物。
“我小时候常听爷爷说太爷爷的故事,说他一辈子都在商道上行医,”陈建军说着,从书房的柜子里拿出一个黑漆药箱,药箱表面有几道划痕,边角也有些磨损,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
“这就是太爷爷的药箱,”陈建军打开药箱,里面整齐摆放着各种物件:
十几根银针灸,针尾刻着细小的花纹;一个牛皮制成的草药包,里面还残留着干枯的草药;一本线装的病历残页,上面用毛笔记录着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
“你们看这病历,”陈建军指着其中一页,“上面写着‘西羌牧民,发热咳嗽,用麻黄+甘草+草原黄芪,三剂而愈’,这就是太爷爷用融合疗法治病的记录。”
病历残页里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画着简单的商道路线图,路线旁标注着“此处多甘草”“山下有艾草”“草原多黄芪”等字样。
“这是太爷爷画的草药分布图,”陈建军说。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