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玉幡竿的沉默与沉没(第2/3页)
作者:念春祈凤临
他的意见不被重视,他的价值被简化为实用功能,他的内心世界无人问津。这种沉默,是技术人才在权力结构中的普遍命运——你可以提建议,但决策权永远在别人手中。
在今天的企业中,技术骨干往往也是如此。他们精通业务,了解细节,却在战略决策中缺席。公司的方向由不懂技术的管理者决定,技术人员只能在这些决策的框架内做有限的优化。
孟康的结局来得突然而平淡。在征方腊的战争中,他试图攻上敌军战船,却被火炮击中,沉入水底。这个死亡方式充满象征意义:
一个造船者,死在了自己建造的战船上;
一个追求秩序的人,死于最混乱的战场;
一个如玉般精致的存在,被最粗暴的火药摧毁。
更讽刺的是,夺走他生命的火炮,代表着他无法理解的新时代战争方式。他还在精益求精地改进木质战船,而世界已经进入了火器时代。这种技术迭代的残酷,在今天这个AI革命的时代显得尤为真切——你苦心钻研多年的技能,可能一夜之间就被算法取代。
将目光拉回当代,孟康的转世无处不在。那些在互联网公司维护着即将被淘汰的系统的工程师,那些在传统媒体坚守新闻理想的记者,那些在实验室里研究着冷门课题的科学家——他们都是现代的“玉幡竿”。
他们共同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自己的专业精神与组织的功利目标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自己对完美的追求与市场的效率要求背道而驰;自己珍视的价值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而比孟康更可悲的是,现代的技术专家连一个明确的敌人都很难找到。他们无法像孟康那样,通过杀死一个欺压他的官员来宣泄愤怒。他们的困境来自整个系统,来自看不见的市场力量,来自难以名状的结构性压迫。
孟康的故事虽然悲剧,却并非没有启示。他的价值在于,即使在最不适合的环境中,他依然坚持了一个建设者的本色。这种坚持本身,就是对破坏性力量最有力的反驳。
今天的“孟康们”或许可以从中获得勇气:在顺从与反抗之外,还存在第三条道路——坚持自己的专业标准,在可能的范围内做正确的事,用细微的建设性工作改变环境的质地。
一个程序员可以坚持代码的优雅,即使项目工期紧张;
一个记者可以坚守事实的准确,即使流量压力巨大;
一个教师可以保持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即使评价体系只看升学率。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