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开始
作者:云边yun
万象城老街的开发风波,在“有机更新”方案提出后,如同夏日午后的雷阵雨,声势浩大地来过,又渐渐转为沉闷的余响,尚未完全散去,但已不再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它留下了一片被雨水洗刷过的、略显疲惫却透着生机的天地。生活重新寻回了自己的节奏,但这节奏中,已然掺入了不同以往的变奏。
最先明确踏上新征途的是陈烁。青年培训队的录取通知正式抵达,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里漾开层层叠叠的兴奋与忐忑。周扬特意烤了一个篮球形状的、糖分严重超标的大蛋糕,在“晚屿”办了个小小的欢送会。
“去了别给咱老街丢人!”周扬用力拍着陈烁的肩膀,嗓门洪亮,“好好练!将来打进职业联赛,咱们这条街都跟你沾光!”
陈烁挠着头,笑得有点傻气,但眼神晶亮:“放心吧周扬哥!我一定拼命练!”他看向周围熟悉的面孔,王奶奶、赵奶奶、老吴、林晚姐……还有沈照野,“等我放假就回来看大家!到时候跟你们说说职业队是啥样!”
他的离开,像雏鸟第一次离巢,带着对广阔天空的向往,也带着对温暖巢穴的眷恋。
几乎在同一时间,苏槿的电子邮箱里,安静地躺着一封全英文的邀请函——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年会邀请她就其关于万象城老街的“活态价值评估”研究做专题报告。这无疑是对她转换研究方向后工作的极大肯定。她盯着屏幕,指尖因激动而微微发凉。这意味着,她的研究不再仅仅是小圈子的自说自话,而是获得了走向更广阔舞台的机会。
“恭喜,苏槿姐!”林星晚由衷地为她高兴,“你要去国外开会了吗?”
苏槿推了推眼镜,努力保持冷静,但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她的目光扫过书架上一摞摞资料和电脑里复杂的模型,心中充满了对未知学术世界的期待,以及对脚下这片土地更深刻的理解所带来的底气。
叶知微的变化则更显悄然。她不再只是那个精力过剩、到处拍照收集素材的“小太阳”。她默默收起了大部分同人画稿,书桌上开始堆满设计理论、构成原理和考研英语的复习资料。她向林星晚请教色彩运用,缠着苏槿问数据分析对用户调研的意义,甚至开始用更专业的眼光审视老街的空间布局和视觉元素。
“我想试试考设计学的研究生,”她对林星晚说,眼神里少了些往日的跳脱,多了份认真的光,“星晚姐,我觉得用设计思维去解决问题,去创造更好的体验,好像……比单纯画画更有意思,也更实在点。”她的目标不再模糊,而是聚焦在了“设计”这个能将创造力与实际问题连接起来的领域。
林星晚自己的插画事业,也借着“老街记忆”项目的余温,悄然起步。有本地杂志邀请她开设专栏,用插画记录城市变迁;有文创品牌找上门,希望合作开发以老街元素为主题的产品。她的画笔下,不再只有老街的温情,也开始尝试更广阔的主题,笔触愈发自信、舒展。她依然常常待在“随光小铺”的角落画画,但她的世界,显然已不再局限于这扇窗框出的风景。
就连阿满,似乎也感知到了这种变化。它依旧傲娇地巡视着领地,但趴在各自身边打盹的对象,从固定的沈照野,变成了流动的——有时是熬夜画图的林星晚,有时是埋头书本的叶知微,有时是对着电脑屏幕沉思的苏槿。它像一个沉默的守望者,用自身的温度,安抚着这些因追逐新目标而偶尔焦躁的心灵。
“哼,一个个的,心都野了,翅膀硬了就想往外飞。罢了罢了,本大爷就大发慈悲,再多看顾你们一阵。”
在这个初夏的夜晚,老街格外宁静。沈照野关了小铺的灯,却没有立刻上楼。他独自坐在柜台后的暗影里,月光透过玻璃门,在地板上投下清冷的光斑。
他并没有睡着,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清醒梦 般的状态。意识漂浮着,超脱了肉身的束缚。他“看”到的不是具体的景物,而是一片朦胧的、散发着微光的能量场,那是与他命运交织的几个人所在的方向。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