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原大战(十八)(第2/6页)
作者:畅想天下
他见李骁神情不虞,接着道:
“譬如一场胜仗打下来,真正带队冲杀斩将夺旗的是都头、指挥使,可往上报功排在前头的永远是那些钤辖、都监,就连走马承受都是观望压阵有功,这倒也不是哪位贵人心黑,乃是…嗯,乃是惯例如此,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他举了一个更具体例子,声音压低带着惋惜:“便如当年刘法刘将军,纵横西北数十载威震夏人,可谓一代名将。结果如何?宣和元年(1119),那位童太尉(童贯)不顾刘经略认为敌情不明、胜算不大的苦苦劝谏,硬逼他出兵统安城!
说什么君在京师时,亲受命于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难之,何也?(你在京城时亲自领命说一定能成功,现在认为难以成功,为什么?)
一顶欺君大帽子扣下来,刘经略岂敢不从,最终力战殉国马革裹尸…这背后,若无…唉,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他说说停停,恰到好处停住,留给人无限想象空间。
见李骁实在想听,他讲述那场惨烈战役,西夏名将李察哥如何以逸待劳设下重围,刘法如何力战不支最终溃败,在乱军中坠崖断腿,被一个西夏后勤小兵所杀。
“一代名将没有马革裹尸却死得如此…如此憋屈!”
孙义声音都有些哽咽,“而那位童太尉呢?他隐瞒败绩反向朝廷报捷,还将败责全都推到死无对证刘经略身上,说他违反节制,千古奇冤啊!”
老幕僚十分感伤,要不是新皇登基,童贯陪着道君南狩了,他还不敢说这番话,太要命了。
李骁思索一番,明白所有这些话核心意思只有一个——在西军乃至整个大宋军队体系里,你一个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将领立再大功劳,也要被吞得骨头都不剩。
升官发财?那是人家施舍的,你跪着要都要不来,想要保住自己应得的就得找个山头靠着。
李骁满是愤懑,攥紧拳头:“这岂不是寒了将士们心,我等在前方抛头颅洒热血,若连这点用命换来的赏赐和功名都保不住,叫弟兄们如何甘心,家中妻儿老小又该如何过活?”
孙义见火候差不多了,便温言安抚:“李将军不必过于激愤,此乃积年痼疾非一日之寒,也非一人之过。”
“说起来姚经略对此也是深恶痛绝,姚家世代将门最是体恤下属,别的不敢说,但在姚家麾下但凡是实打实军功,姚经略都会尽力为部下争取,绝不容许被外人轻易贪墨了去。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