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鼓点寻幽,星钥启陵(第2/8页)
作者:蜀北布衣
车未停稳,一座崭新的建筑便映入眼帘——青川薅草锣鼓传习所。它背倚苍翠的云盘岭余脉,前临清澈的响水河。建筑风格古朴大气,青砖灰瓦,飞檐斗拱,巧妙地融入了本地民居元素。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屋顶——并非传统的坡顶,而是由数个可拆卸的钢结构模块组成,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冷光,彰显着“移动舞台”的创新理念。门前那棵虬枝盘结的老槐树被精心保护起来,挂上了“古树名木”的标识牌,树下新立了一块青石碑,刻着“青川薅草锣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金色大字。
“变化真大!”李想扛着摄像机,对着新所和新立的石碑一阵猛拍。
“金鼎这次,算是做了件人事。”王秀芬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一丝难得的认可。
传习所大门敞开,一阵铿锵有力、充满生命律动的锣鼓声隐隐传来。杜涛一行人循声而入,穿过整洁的庭院,来到宽敞明亮的排练大厅。
厅内温暖如春。赵雪梅身着靛蓝镶红边的鼓队队服,英姿飒爽,正手持鼓槌,带领着十余名队员进行日常排练。鼓点时而如疾风骤雨,时而如溪流潺潺,充满了力量与韵律之美。队员中,有熟悉的面孔——阿强,敲击精准,眼神专注;李德厚大爷虽坐在特制高凳上,手中拐杖点地,每一次重拍都沉稳有力,为整个鼓乐奠定根基。更让杜涛惊喜的是,队伍里多了不少年轻面孔,眼神里充满了对这门古老技艺的热爱。
排练间隙,赵雪梅一眼看到门口的杜涛等人,脸上立刻绽放出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杜科长!艾老师!王干事!李想!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快进来坐!外面冷!”
“雪梅姐,打扰你们排练了。”杜涛笑着握手,目光扫过焕然一新的环境和精神饱满的队员,“新所真不错!大家精气神更足了!”
“托你们的福!”赵雪梅声音洪亮,带着发自内心的感激,“有了这新家,大伙儿练鼓更有劲了!骆总……不对!背审判的金鼎那边,之前的支持也算到位。”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就是最近网上那乱七八糟的‘宝藏’帖子,闹得人心惶惶,好些人跑到雷坪那边瞎转悠,我们还得轮流去看着点,怕他们乱挖乱碰,坏了那石头。”
正说着,一个扎着高马尾、穿着校服、约莫十六七岁的女孩,端着一托盘热茶,脚步轻快地走了过来。她眉眼清秀,眼神明亮,带着一股书卷气,正是赵雪梅的女儿赵清禾。
“杜叔叔,艾阿姨,王阿姨,李想哥,喝茶!”赵清禾声音清脆,落落大方。她将茶杯一一递到众人手中,目光在杜涛脸上停留片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几个月不见!清禾都长这么大了!”杜涛有些感慨,他上次见这丫头还是去年8月8日苍州市非遗产业示范区开幕那天,现在比那时候的她长高了不少。“听你妈说,你寒假也来传习所帮忙了?”
赵清禾点点头,眼神坚定:“嗯!我要把外公的鼓点学回来!外公说过,这鼓声里,有我们青川人的魂。”她的话语平静,却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力量。
“好!有志气!”杜涛赞许道。他注意到赵清禾的目光不时飘向排练厅角落一个正在调试一套奇特扩音设备的年轻人。那人约莫二十六七岁,皮肤黝黑,身材精干,眼神专注,正是传习所的积极分子阿强。
“阿强现在可是我们这的技术骨干!”赵雪梅笑着介绍,“这小子脑子活,手也巧!不光鼓打得好,还自己琢磨着给咱们的老锣老鼓加了点‘新声’,让声音传得更远更透,还不失老味道!”
阿强听到招呼,腼腆地挠挠头走过来:“杜科长好!各位老师好!我……我就是瞎捣鼓,想让更多人听见咱们老祖宗的好东西。”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