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2/3页)
作者:u御
同时,那异常的空间褶皱信号,在经历了林霁雪的“主动询问”和后续的“审视性”回馈后,似乎进入了一个短暂的静默期。但这种静默,并非消失,反而像是一种蓄力,或是某种重大决策前的停顿。未知的第三方,其意图依旧笼罩在迷雾中,但它的存在,无疑为这片星空增添了更多变数。
秦羽的“法则奇点”,就在这光与暗、内与外的多重潮汐冲刷下,其内部结构变得越来越像一座浩瀚的、不断自我演化的法则宇宙。星火的每一次突破,都如同在这宇宙中点亮新的星辰;暗流的每一次涌动,都如同划定新的危险星域;而那未知的静默,则像是一片等待探索的深邃星云。
他承载着文明的韧性,记录着黑暗的狡诈,也映射着未知的谜团。
他是逝去的守护者,也是永恒的守望塔。
冰核虽已融于无形,其意志所化的法则经纬,正无声地编织着未来命运那宏大而未知的画卷。在这沉寂的观测中,黎明的曙光与黄昏的暗影,正以同样清晰的轨迹,悄然迫近。
秦羽的“法则奇点”,其存在本身已化为一种宇宙常数般的背景音,低沉、恒定,弥漫于其所处的规则夹缝之中。这并非声音,而是一种存在状态的宣示,如同引力场无时无刻不在宣告自身的存在。他是不动的动者,是观测的基点,是所有与那场终极牺牲相连的因果线的最终收束之处。在这绝对的沉寂里,信息的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复杂度奔涌而来,冲击并塑造着这个独特的“规则实体”。
洛尘的探索进入了更危险的领域。他不再满足于稳定小范围的法则乱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战斗中彻底崩坏、甚至孕育出怪异次级能量生命的“现实脓疮”。那是在“伤疤-7”更深处的一片空域,空间本身如同溃烂的伤口,不断渗出五彩斑斓、却充满恶意的能量流,这些能量流自行凝聚成没有固定形态、只知吞噬与同化的诡秘存在。
洛尘深入其中,“烬灭新生之核”全力运转。这一次,他不再仅仅定义稳定,而是尝试“治愈”。他以自身为核心,释放出一种独特的波动,这波动并非毁灭,也非创造,而是一种“归零”的力场。力场所及之处,那些溃烂的空间结构并未被修复,而是被强行“抚平”回最基础、最惰性的时空粒子状态;那些诡异的能量生命,则在接触到这力场的瞬间,其混乱的存在形式被强行“解构”,还原为无害的背景能量辐射。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洛尘能感觉到自己核心深处那点“新生”的意蕴在剧烈消耗,但同时,他对“终结”的理解也达到了新的高度——终结,并非目的的终点,也可以是混乱的休止符,是重归起点的必要过程。他在一片被“归零”的、暂时绝对平静的空域中心悬浮,周身力场与这片被他强行“净化”的虚无产生着奇妙的共鸣,仿佛他自身也暂时化为了这绝对“无”的一部分。
这一堪称奇迹的“净化”实践,其背后涉及的、对存在本质的强行干预与重置的法则原理,化作一股沉重而原始的规则信息流,如同恒星陨灭时的最后光芒,猛烈地灌入秦羽的“奇点”。“奇点”内部,关于“存在层级干预”、“秩序与混沌的绝对边界”的烙印被剧烈地激发、拓展,甚至开始触及一些关于“现实底层格式化”的、近乎禁忌的法则边缘。洛尘的实践,正将秦羽留下的理论推向一个连秦羽自身都未曾预料到的、更为深邃和危险的境地。
与此同时,林霁雪的“引导”艺术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她察觉到,单纯的信息场域影响,对于某些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派系利益效果有限。她开始尝试更深层次的“意识编织”。借助“万慧玲珑之心”,她并非读取具体思维,而是感知集体意识的“情绪底色”和“思维倾向性”。
在一次关键的最高议会表决前,针对是否派遣一支重要分舰队前往一个资源丰富但风险未知的星域勘探,反对声浪极高。林霁雪没有参与辩论,而是在会议期间,以其核心能力,极其精妙地在整个议事厅内营造了一种微妙的“信息氛围”。她将那些支持勘探的、理性的数据分析、成功的历史案例、以及谨慎的应急预案,并非作为论点,而是作为一种“背景信息流”,如同无声的音乐般,弥漫在空气里,潜移默化地中和着由恐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抗拒感。
同时,她捕捉到几位关键反对派代表意识深处,除了恐惧之外,还隐藏着对文明停滞的忧虑、对后代未来的责任感等更为积极的潜在情绪。她以其智慧,不着痕迹地放大这些积极情绪,并巧妙地将勘探计划与这些深层诉求联系起来。最终,表决以微弱优势通过。这不是操控,而是一种高明的“心灵园艺”,剔除杂草,灌溉良种,让理性的共识得以在适宜的土壤中自然生长。
这种直接作用于集体潜意识层面、引导其自发形成特定决策的高超技巧,其背后蕴含的、关于“意识场动力学”与“信息心理编码”的复杂法则,化作一道纤细却无比璀璨的规则丝线,编织进秦羽的“奇点”之中,使其关于文明引导的法则烙印,增添了更加精妙和人性化的维度。
然而,光明的进步总是伴随着阴影的逼近。通过那根“蛛丝”,秦羽清晰地“看”到,深渊意志对现实“疏松点”的“调试”已经完成。它并未大规模入侵,而是选择了三个最脆弱、最隐蔽的节点,如同注射般,注入了极其微量的、高度纯化的“虚无之种”。这些种子没有立刻发芽,而是如同休眠的病毒,悄然融入当地规则,开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从概念层面“蚕食”周围现实的“存在确然性”。这是一种更加阴险的侵蚀,旨在从内部瓦解现实的根基,而非从外部强行突破。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